引用:
作者Sioux
CM的4萬小時油封...看到目前為止應該是各廠中灌最大的吧?...
|

參考就好!硬碟的時數也灌很大!
引用:
作者zzs
這句話好像在隱射什麼...XD
如果把漏風處用厚紙板之類的東西擋住....
讓風扇的風大部分由鰭片處帶出去...
會不會對於CPU散熱的效果增加??
|
是指機箱側板沒導風管進風,提供足夠的冷空氣給Sphere!恨不得開個冷氣給它進風......
(冷氣是給人吹的還是給電腦吹?怎麼它比我還好命........)
風扇的風大部分由鰭片處帶出去的話,不只CPU受惠,連帶週邊都一起受惠!
引用:
作者bara
又一顆視覺系散熱器
風會往比較容易走的地方跑
封起來會比較好一點吧
|
同意, 看法確實是如此!
有興趣的人可以拿intel原廠風扇折斷鰭片來試,風應該會拆斷處漏風!效能也應該會低一些!
引用:
作者leewayne
同意!∼∼∼∼
另外,外型蠻可愛的,搞不好會買一顆來當BT機的玩伴.......... 
|
MARS之前的鰭片是裝飾用的........毫無散熱作用!
只靠三根熱管和上下兩塊金屬片,難以將熱導到鰭片........
引用:
作者Raziel
空冷散熱器當然要看散熱鰭片總面積,這還需要特別提?
況且前面還說單位空間為前提鰭片數多,這是我看到的事實.(這個size的,沒印象有鰭片比他"多"的)
但最終結果仍是不理想.這也是實測的結論.
我如果光以鰭片數就推崇它有優異效果再來笑還不會太遲 
|
散熱不光看鰭片數或面積來斷定!還有其他許許多多因素配合!
因為要成為有效散熱面積還是需要多點量測才能判斷!有些是卡在機構造型或是製程不易而難以實現!
這款造型的設計概念的原意是很不錯的!只是要將熱導出去,還需要一些條件配合!
ExtremeTech舉的例,ANT覺得不太合適是因為兩款散熱器去除掉一些因素!
鰭片成為有效散熱面積的決定在風扇的架設和種類有決定性的影嚮!
Ultra 120的鰭片中間點,如果在燒機前後有明顯的溫差的話才會成為有效散熱面積......
風扇愈強力的話,鰭片中間愈難以利用!............
如不能成為有效散熱面積,像Sonic Tower一樣拿掉,以熱管為圓中心,取一長度為半徑畫圓為導熱最佳距離!裁掉過多的鰭片以減少重量!也是另一設計方向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