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Raziel
Elite Member
 
Razie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引用:
作者Adsmt
成本不只在那台車的做工或材料,很多背後的成本也必須考量在內,包含研發、測試.....
光是測試耐撞性,就不知道要用幾台全新的去把他撞爛,場地、機台、儀器.....一台儀器幾千萬幾億,還有薪水高得要死的工程師,這些都是成本。
當然這些只有他們內部自己知道。
(就如同一顆 CPU, GPU, 不要算研發成本,光是蓋一座晶圓廠,就要花新台幣一千億,所以知道為什麼 nVidia 不自己做晶片了吧?)

至於一定以賺錢為考量是沒錯,但不表示每一個產品都用來賺錢,有時候故意削價賠錢,也是一種策略。
有些公司確實在某些產品,是以賣一個賠一個在賣的,但卻因此可以用來吸引更多的客戶,或者讓同樣的客戶買其它產品,這也是一種策略。

如果你是以台灣售價的話,一千多萬只能買到入門級的超跑而已,那些 400KM/hr 以上的怪物,恐怕在台灣要上億才買得到吧。
(阿湯哥就開一台 400KM/hr 以上的怪物 Bugatti Ve...

研發測試的經驗很多都可以沿用,並不是從無到有去做的,工程師與設計師及測試人員也是
share的pool, 不是所有參與人員團隊都只做超跑這單一project而已.
而也不會因為做超跑而另外找新的團隊出來做,也是沿用既有的人力加入這個專案.
人事開銷是固定的,測試設備也是共用的,也不是超跑專屬的....兄臺不要把超跑想成多偉大的
東西,只不過是車廠的其中一項產品罷了.
一座晶圓廠也不可能只做一顆型號的CPU, 這個道理很簡單.
也因為它就是這麼有價值的產物,所以更需要高額的毛利才能夠cover回來.

策略性低價吸引客戶的產品我相信不是沒有, 但是以量制價的算盤, 可以在大眾型的低價產品做,
用在超跑這種奢華品上是個不make sense的作法
真的七千萬的車,降到六千萬,買的客人都還是那些雲端上的富豪,
客戶不會因為這樣而變多, 而不少有錢大亨還不想買太便宜的車, 那會顯得自己不夠闊氣.
這樣的局勢,讓車廠不從這些富豪身上賺到超跑的錢都難.
舊 2007-09-06, 05:23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ziel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