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en701
9月既窮又忙大概是不可能了,冬茶出來時,通知我一下喔,謝謝了
|
我之前就有在考慮製茶時直接就附近的郵局郵寄茶樣了,謝謝!
---------------------------------------------------------
最近陪著一些同好四處飲茶時有個發現,夏茶充斥市面的情形實在太嚴重,不過就算是一般消費者,只要秉持著兩點,一樣可以簡單的分辨出來,那就是茶葉泡開後,把茶葉拿起來搓,檢視油膜是否厚實,再來就是觀察泡出來的茶梗部份是否為扁平枝,光針對這兩點分辨即可打死一半以上的茶樣,有多跑幾家店的經驗即知,繼續補充如後:
以前我有碰過一家廠商,他們出的梨山茶,有一個號召,就是葉片十分厚實,並喊出搓得破,一葉賠一斤的口號於市面行走,但他們的茶很奇怪,前面一兩泡還有勉強有味道,再來簡直清清如水,當我反問這些業務這些茶能泡幾泡時,他們直接了當的回說:12泡!坦白說,我聽你在唬爛,茶樹愈老的纖維愈粗,愈粗就愈搓不破,地力也被被前幾年的茶樹給消耗得差不多了,泡出來當然淡而無味,拿著只有顏色的水來和我說這茶有12泡,鬼才要信!
再來有些店家在你看茶乾(茶葉成品)時會說:茶是用喝的,不是用看的!基本上只要您聽到這句,那這家店的茶大概也不用喝了,之前有提過農委會的茶消費小百科裡就有提到,烏龍(生)茶的外形,看起來要碧綠油亮才為上品,不夠綠不夠油的全部也可以淘汰,為啥我要堅持前八年茶菁,過老不用,就是因為這些茶才有質,差不多的價格,為啥不買有品質的茶樣,再來以青菜來舉例,新鮮的青菜當然也是綠得漂亮,放久自然變黃,請問你要吃新鮮嫩葉還是吃老葉、瓜葉,茶不也是如此嗎?還有什麼吹噓自己的茶有多物超所質,一上照片一比就死,這碧(墨)綠的顏色以及茶乾表面的油光可是造假不來的,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嘴巴再吹都沒用,老葉就不用拍出來丟人現眼啦!
還有有的店家在你看扁平枝時會和你說,茶枝會那麼扁,是因為水份在製茶的過程中被脫去了,所以才會呈現乾扁狀,還說她的茶是自己去茶山做回來的,所以她一清二楚,這點真的很爆笑,茶枝也算樹枝的一種,樹枝脫水會把枝給脫到縮水到扁平狀,試問那些賣木炭的,這脫水的情形夠乾燥了吧!脫水完畢製成木炭後木炭是維持樹的形狀還是縮水變成扁平狀?我聽她在唬爛!事實上以高山茶(照農委會的標準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所產製的烏龍)的冷度,在葉子長到能採收的時候,那個枝早就圓滾滾的厚實,只有低海拔或過熱的天氣(如夏茶),日照沒多久就冒一堆葉子(就算梨山的夏茶日照一個多月即有,很多梨山茶還是年產四次),那個枝當然是扁平狀而長不成圓形,所以泡開來後檢視茶湯扁平枝的多寡也可做基本春冬兩季茶及茶質好壞的視別,就算有店家用烘焙蓋過那夏茶的味道(前文有提過有一鼓嗆鼻的燥熱之氣),但扁平枝這點攤開來還是見光死,所以檢視有無扁平枝真的很重要。
再來有店家說什麼梨山茶十月採完要"長"到隔年的五月才有,要長很久才冒出一次的茶來採,我聽他在唬爛!前文就有提過茶樹是在攝氏13度以下即進入冬眠狀態停止生長,是連緩慢生長都沒直接睡覺(冬眠狀態)去囉!那有長那麼多月的道理,會講這句的就是對栽種不瞭解才會冒出這種話來,像這種店家在講栽種你就聽聽就算了(其它地方未必不行)!
近期夏茶多,但賣夏茶的幾乎沒人會承認自己賣的是夏茶,本篇提供的方法簡單易懂,保證一看就會,也可以分辨出一家茶店在玩啥花樣,僅供眾茶友參考,祝眾茶友都能喝到上好的春冬兩季台灣烏龍,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