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ora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278
引用:
作者gorman
附帶另外的個人看法
新光其實比起以製造為導向的企業更不值得同情
縱然台灣這些年景氣低迷
新光的百貨業還是賺得夠吃吧
雖說企業不能劃地自限
但只考量預期獲利而不考量預期風險就不算好的企業經營
一般來說最常聽到的理由是要先卡位不然就失去機會
去的早不如去的巧
"早進入市場只是成功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吧"
我不是商學院背景的 但我真的是這麼認為
難道APPLE不可能在未來在手機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嗎(例子舉得有點差 因為這是進行中的事)
其實只是貪而已
即使已經是金字塔頂端的人
還是貪得無厭

OK
我只是想提一下
以新光百貨(集團)的產業特性跟在台灣的實際狀況
沒有到中國大筆投資還是可以過的不錯
製造業或許還可以吐吐苦水
新光則完全沒有資格
它只是遇到比它更貪更黑的人罷了


我們在ebay、yahoo下標之前
通常會看一下賣方評價
這就是風險管理
但不能保證你就不會被騙
MLB的比賽,教練會因對方投手的不同
會根據己方球員對其打擊率,而作隊伍的調整
這也是風險管理
也不能保證球隊就會獲勝
一家公司幾十億的投資,會不作任何的風險評估嗎?
不可能

每一個經濟學模型,用過去50年的資料來檢測
都曾發生預測結果和實際不一致
而這些模型,絕大多數是由數學家、物理學家、統計學家建立出來的
只要牽涉到人這個因素,都會變成不穩定的

幾年前,可口可樂曾經換新配方
在換之前,已經在全美抽樣20萬人
(唸過統計的人,就會知道20萬人樣本所得之結果正確性,高到嚇人)
確認新配方的口味,真的比老配方好
在換之後,廣告也打了,老配方的可樂也不再供應
結果惹來每天j五千通的抱怨電話,及官司
各分部24小時都有人在門口抗議
兩個月,只好換回老配方

商業的決定,通常只是當時最合理或許是最好的決定
但不一定表示結果是最好
簡單的賽局理論,就可得知

商科跟工科我都唸過
我想提醒您
這兩者真的很不一樣
舊 2007-09-03, 08:39 AM #11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or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