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areluya
感謝前面幾位前輩的回答,不過我想問一下,為什麼買定期險比較好?買定期險不是只有保障一定的年數,之後就沒保障了?萬一沒死,那這段時間交的保費也是送給保險公司,我如果用"終身壽險"的角度來看,我所有交出去的錢只要少於一般人買的"終身壽險"成本,我應該就算賺了是嗎?
|
壽險是為了活的太短而準備,所以基本上都是掛了或是全身殘廢才賠。
為何要為了活了太短而準備?
例一:(已婚,家有老小)你要養家活口全家,還要負擔車貸、房貸、卡債等債務時,當你不幸中獎和上帝喝咖啡去了,留下了這麼債務給家人,他們還是得還債和生活,所以才做這些準備;但若很順利都沒發生這倒楣事,隨著你年紀慢慢增長,經過了20年、30年,孩子大了開始賺錢,你的貸款也幾乎都還清了,負擔也隨之減少,壽險需求也降低了,因為也不用擔心若是中獎還要考慮家人未來的生活負擔。
例二:(未婚,單身)你只要養活自己的情況下,或許有負債的問題,但壽險部分只要考慮負債部分,若無這些問題,基本上用不著太多壽險。
壽險額度大小考量是依不幸中獎之後留下給家人多少負擔做評估。
也就是這個原因,才建議你從定期壽險做考量,看要做10年、20年或30年的定期壽險。
為何我會說醫療險和意外險重要,不管在哪個時期,都會有生病看醫生或是意外發生的時候,小病小傷還負擔的起,倘若是大病大傷時,並不是每戶家都有錢去負擔醫藥費,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當一天倒楣生了大病臥病在床或是意外傷害沒辦法工作...
第一個問題:家中收入中斷
第二個問題:家中支出開銷(生活費、稅務和醫藥費)
這種狀況不就是蠟燭兩頭燒嗎?沒有了收入之外,除了負擔生活開銷還得多付出醫藥費用。
日子不長就算了,若嚴重要花很久的時間才康復,全家經濟也都被拖累了。
保險不是為了保險而保險,而是為了未來生活保障而保險。
不同階段有不同規劃,不同情況有不同考量,不是每個時期都是需要一樣的保障。
依你負擔的起多少保費情況下,去規劃目前的最大缺口。
這段保險的意義是隨手在網路查的~
保險的意義:
人的一生中面臨兩項不確定的事,使他或他的家人面臨經濟危機:
**死亡無法預知:
如果在退休前死亡,依靠他而生活的家屬,可能馬上陷入生活困境;如果在退休後活得很久,他的積蓄或退休金可能不敷漫長生活所需.
**健康情況無法預知:
生病 意外傷害非人所能預知.一旦健康受損,除了喪失工作收入外,也可能支出龐大醫療費用.
保險雖然無法幫助人們避開病與死,但是卻可以減輕這兩項事件所帶來的財務衝擊.
整篇打完好像也沒啥重點,只是想把這個觀念傳遞給你。
PS.想賺保險公司的錢,不可能;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也是營利事業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