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oxtm
Power Member
 
foxt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引用:
作者sutl
Celeron第一代就是沒有L2快取,效能弱到炸掉。

市場上沒有對手的話,我相信Celeron又會沒有L2,因為現在CPU L2面積都在50%以上,少掉50%的面積後,同一張晶圓可多產一倍的CPU。

未來多核心化之後,預估Celeron的核心數目大約會是頂級CPU的1/4~1/8。


笑笑..那..要不要玩極端一點..
intel當年對 486SX/DX 的是用 FPU 的有無進行等級分別的的..
既然都為了 DIE size 而特別去搞出了沒有 L2 Cache CPU 的產線了..
乾脆把 FPU 及 SIMD 單元拿掉如何..

再討論第一代的Celeron(Covington) 沒有 L2 Cache ..
不知道到兄台是不知道..還是為了聳動..
而不提到當年的 Deschutes(.25 P2) 其 L2 並不在 die 上面 ..
因此 Deschutes 及 Covington 其實是同一製程..
僅在 slot-1 上的 SEPP 有無搭配 L2 Cache 而造成差別..

拿掉 L2 對良率及產量是有貢獻沒有錯..
http://www.sandpile.org/impl/core.htm
36 mm² (65 nm SC without L2 Cache)
80.66 mm² (65 nm SC with 1 MB L2 Cache)
111 mm² (65 nm DC with 2 MB L2 Cache)
143 mm² (65 nm DC with 4 MB L2 Cache)
但如同我對 medici 兄所言的..
是特地研發及搞出這種只能賣超低階的生產線真的划算呢 ?..
還是如同現在利用限制電路的方法分高低階划算呢 ?

要記得顧慮到~~
隸屬於 Cache 的電晶體故障也許可以關掉降級..
隸屬於 CPU 電路部分的可能就直接沒救了喔 ....
換句話說..只要良率越差..兩者間的差距會越小的..
當然這方面 intel 自己最清楚..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
sony在生產 PS3 使用的 Cell 時 ..
是生產具備 8個 SPE .. 只開啟其中 7 個 SPE 的來使用..
而非去研發只有 7個 SPE .. die size 較小的 Cell 來直接使用..
自然也是一個經評估後的結果..而不是單純的只顧慮die size對應產量的問題..

intel的確可能獨霸後賣沒有 L2 的 CPU ..
但在高階產品依然需要研發生產且會有不良品的情況下..
是否真的要特地去維護超低階生產線個人抱持懷疑的態度..

引用:
作者sutl
如果K6&K6-2沒有瓜分掉一部分市場的話,intel就不會出100美元的Celeron,intel習慣的CPU價位是200美元。


低價 PC 時代的開端其實不止 AMD ..引我自己的文..
http://www.pcdvd.com.tw/showpost.ph...23&postcount=15
引用:
作者foxtm
附帶一提..
手上有一張京典 1998/9/8 號的報價單..
intel p2-300 8200 p2-266 7500 celeron-300A 5900 celeron-266 3000
amd k62- 300 4100 k62-266 3150
ibm(Cyrix?) 6x86 mx m2-300 3190 m2-266 2600 m2-233 2000

價格低廉的不是只有 k6/k6-2 壓..三四名價格戰打不贏仆街去了 ...

引用:
作者sutl
隨機版作業系統我覺得不能算數,因為換電腦就不能用,在美國捐贈二手電腦,內建的windows要刪去,要不然違反著作權法。(受贈者要另買授權)

真正有法律上購買意義的windows都約200美元起跳。

所以,MS售價始終如一是沒錯,intel是開闢了低價位產品線。

如果MS真的遇到強力對手挑戰,到時出現低價位windows也不奇怪。


據聞 windows 1.0 及 2.0 售價為 100 美金..
但哪也是 1985 年左右的事情了 ...
舊 2007-08-24, 01:08 PM #9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oxt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