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kruskal
*停權中*
 
kruska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7
文章: 158
@ 隨著年歲增長,巴菲特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式是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那些你了解,而且對其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有人把資金分散在一些他們所知有限,又缺乏任何賣點的投資上,以為可以藉此降低風險,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每個人知識和經驗必然是有限的,而也很少能夠同時在市場上發現三家以上可以讓人深具信心的企業.

@ 巴菲特對於他手中持股的漲跌與市場股價指數表現,可說毫不關心.他是以營業的實績來判斷股票的好壞,而不是短期的成交價格.他知道,只要企業本身擁有傑出的營運績效,總有一天這樣的績效會反映到股票的價格上.

@ 巴菲特承認,他的長期持有策略與機構投資人的基金經理人之思考模式有很大的落差.很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總是在華爾街出現新寵之後,迅速更改手中的持股.他們的投資組合不斷地在那些主要的大企業之間進行多角化風險分散,這樣作的目的多半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免跟不上市場的腳步,極少是因為他們感覺那些公司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在巴菲特的想法裡,( 法人)這個名詞正代表著矛盾.他說,把基金經理人稱為投資人,就像把追求一夜風流稱為浪漫是一樣的.
@ 巴菲特說: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經營者,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 全面收購一個企業與購買該企業的股票,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無論是收購個企業,或者只是持有該企業部份的投票,巴菲特都遵守同樣的投資策略:尋找他所瞭解的,且利於長期投資的公司.同時該公司的管理階層必須誠實且具備了管理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價格要吸引人.

@ 巴菲特說: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將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 , 更不是有價証券分析師.巴菲特在評估一項潛在交易或是買進股票的時候,他會先以企業主的觀點出發,衡量該公司經營體系所有質與量的層面,財務況以及收購價格.

@ 巴菲特四大投資決策基本原則:

1. 企業原則:企業本身的三個基本特性.

2. 經營原則:高級主管必須展現出來的三個重要特質.

3. 財務原則:公司必須依循的四項重要財務政策.

4. 市場原則:相關的二個成本指導方針.

@ 企業原則:1)該企業是否簡單且易於瞭解.

       2)該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

       3)該企業長期發展的遠景是否被看好.

@ 以巴菲特的觀點,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和他對自己所做之投資的了解程度成正比.因為只在他了解的範圍內選擇企業,所以他對所投資的企業一直有高度的了解.

@ 根據巴菲特的觀察,投資的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了解的有多少,而是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過錯.在巴菲特的經驗裡,以一些平凡的方法就能夠得到平均以上的投資成果.重點是你如何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極不平凡.

@ 巴菲特不碰複雜的企業,對於那些正因面臨難題而苦惱,或因為先前的計劃失敗,而打算徹底改變營運方向的企業,他也敬而遠之.巴菲特相信,重大的變革和高額報酬率是沒有交集的.許多投資人拼命搶購那些正在進行組織變革的公司,往往被一些企業將來可能帶來的好處之假象所迷惑,而忽略了眼前的企業現實.

@ 巴菲特從經營與投資的經驗中學到,鹹魚很少能夠大翻身.學會去避開它們,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清除所有障礙,而是在於我們專注地尋找可以跨越的障礙.

@ 經營原則:1)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2)整個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白?

       3)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對抗(法人機構盲從的行為)?

@ @ 管理人員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負責人,不會忘了公司最主要的目標 - 增加股東持股的價值.同時他們會為了進一步達成這個目標做出理性的決定.

@ 巴菲特對於那些能看重自己的責任,完整而詳實地向股東公開所有營運狀況,以及有勇氣抵抗所謂(盲從法人機構), 而不盲目地追隨別人的行為管理人才,抱著極為敬佩的態度.

@ 分配公司的資本是最重要的經營行為,因為一段時間之后,資本的分配將決定股東股權的價值.根據巴菲特的觀點,決定如何處理公司的盈餘(轉投資或者是分股利給股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性思考課題.

@ 巴菲特極為看重那些完整且詳實報告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人,尤其尊敬那些不會藉著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隱瞞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者.他們把成功分享給他人,同時也勇於承認錯誤,並且永遠向股東保持坦誠的態度.

@ 如果資本支出的配置是如此簡單而合乎邏輯,怎麼會有那麼多資金運用不當的情事發生呢 ?巴菲特所得到的答案是一種他稱之為(盲從法人機構)的無形力量.企業的管理者自然而然地模仿其他管理人員的行為,不管那些行為是多麼愚蠢違反理性.

@ 財務原則:1)將注意力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

       2)計算(股東盈餘)<Owner Earnings>,得出正確的價值.

       3)尋求擁有高毛利的公司.

       4)@ 每保留一塊錢的盈餘,公司至少得增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 巴菲特說:好的企業應該能夠不靠舉債,就可以賺取不錯股東權益報酬率.對於那些必須藉由相當程度的負債才能達成良好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公司,應該抱持懷疑的態度.

@ 巴菲特提出警告:會計上的每股盈餘只是評估企業經濟價值的起點,絕不是終點;並非所有的盈餘都代表相同的意義.

@ 巴菲特喜歡採用〔股東權益〕Owner earnings : 公司淨所得加上折舊,耗損,分期償還的費用,減去資本支出以及其他額外所需的營運資本,來代替現金流量計算.

@ 巴菲特說 : 寧願對得迷迷糊糊,也不要錯得清清楚楚.

@ 巴菲特指出,如果管理當局無法將銷售額轉換成利潤,任何再好的投資都是枉然.需要靠高成本營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常會不斷增加經常性支出,巴菲特很討厭那些不斷增加開銷的經營管理者.

@ 巴菲特選擇公司的標準是:長期發展遠景看好,且公司由一群有能力和以股東利益為第一優先的管理者所經營,它們將隨著日後公司市場價值的增加而獲得証明.每一塊錢保留盈餘,確實轉換成至少有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 市場原則:一.企業的實質價值如何 ?

       二. 二 . 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

,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

@ 投資人應該衡量兩項因素:這間公司是否有好的實質價值,以及現在是否為購買的好時機(也就是說,價格是不是吸引人 ?)

@ 巴菲特使用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 的〔投資價值理論〕{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 }所提出:企業的價值等於運用適當的貼現率,折算預期在企業生命週期內,可能產生的淨現金流量.企業價值的計算非常類似評估債券價值的模式.債券未來的現金流量可分成每期息票支付的利息,以及未來債券到期發回的本金兩部份.

@ 使用適當的變數:現金流量和預期的貼現率,決定公司的價值就很簡單.如果他對預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就不會試著去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如果企業簡單且能了解;並擁有穩定的盈餘,巴菲特就能夠以適度的確定性來決定未來的現金流量.

@ 一旦巴菲特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接著就是應由貼現率將其折現.巴菲特使用的貼現率,是美國政府的長期債券利率.
舊 2007-08-24, 12:20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ruskal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