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天屎~加百列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天堂
文章: 1,688
任何戶外活動都有其風險性
因為對它不了解
就將其污名化
只會顯得自己無知

台灣登山活動的發展可追溯至日治時期,
今日「登山學」的相關知識,絕大多數都建立在日治時期的基礎上(林玫君,2003);
從早期的探險性登山到一直延續至今的休閒性登山,
都曾受過早期日本殖民政策影響。在日治時期登山活動是甚至被視為一種榮譽象徵。

目前台灣地區粗估有4,240,550登山人口(內政部資料); 北美地區也有85,262,224左右的登山人口(北美戶外用品製造商協會資料)。現代登山活動源自歐洲, 是世界性的活動, 並非只是台灣地區的特產。

山區天候多變
有十一場午後雷陣雨
造成的危險不會亞於一場颱風
今年春節期間小弟在能高越嶺道東段
檜林保線所過夜時遇到的大雨
絕對大過平地上任何的颱風所帶來的降雨

重點在於
登山者應有正確的安全登山知識
基本上三天以上的天氣預報都只是猜測
平地都預測不準了
更何況是沒有測候站的山區

在山上遇到突變的氣候時
應該迅速找尋避難小屋
或避風處就地匝營
並想辦法與外界取得聯繫
在安全的掩蔽處等待天候轉好

台灣本島多山,三千公尺以上高山超過百座
很難要求民眾不接近山林
消極禁止並無法有效減低山難的發生
建立有系統的登山安全知識
例如北美地區有所謂的HUG-A-TREE,就是值得效法的例子
http://www.rcmp-grc.gc.ca/ccaps/hug_e.htm

並加強登山者的教育
才是治本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
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你曾經愛過的人使你失望之後,
他看起來就似乎有了許多缺點。
Schultz 人格理論
舊 2007-08-09, 01:04 PM #10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天屎~加百列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