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教授的言論~以下是教授的說法~
首先,工具書不完全可信,教育部《國語辭典》亦不例外。
原因之一,是因為此書篇幅太多,分由多人撰寫,最後未能統整。
我認為「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是一語之變易。
清趙翼《陔餘叢考》說:「每況愈下,......本言每下愈況,言設喻益卑也。」
其說十分正確。
因為「每下愈況」見於《莊子•知北遊》,而「每況愈下」並無出典,
從我掌握的資料,「每況愈下」的用法始於宋人筆記,
若是語言上自然使用,用字恐不會如此雷同,且用「每」字亦非必要。
==============
趙翼《陔餘叢考》~卷四十三裡面提到每下愈況~
引用別人的資料~
http://www.shufacn.com/bbs/viewthre...&extra=&page=10
http://yjrg.net/HT/con_448_M.1162607055.A.htm
什麼是一語之變易?(以下是我自己猜的~和教授無關)
我自己覺得應該是如此~
譬如有一些詞句~字的位置順序不一樣~意思不變或幾乎一樣~
例子~
天造地設~地設天造~天設地造~地造天設~
粉身碎骨~粉骨碎身~碎身粉骨~碎骨粉身~
.
.
等等等~~~
每下愈況~
言設喻益卑也~比喻從低微之處去看道,道就越明顯。
道無所不在~愈是不起眼的地方~愈有可能是道的所在~(這句是我自己講的)
後來~
可能在莊子和某宋人之間的朝代~每下愈況已有變易(一語之變易)~
也有人說成每況愈下~意思不變~只是典籍沒有記載~
後來某宋人把每況愈下借來用~賦予自己的意思~寫在筆記內~(我自己猜的)
也有可能是某宋人不知其典故~自己就字面去揣測~自行給予定義~(我自己猜的)
(譬如有些成語或詞彙~就字面上我們看不出是什麼意思~
有的人不懂~也不去翻閱相關資料~以自身的能力去強加或胡亂解釋~某宋人可能也是這樣)
(若是語言上自然使用,用字恐不會如此雷同)
後世人用了某個人筆記的話和意思~每況愈下~變成比喻情況愈來愈壞~
每下愈況和每況愈下~
根本沒有比喻情況愈來愈壞的意思~所以要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用別的辭彙~
以上僅供參考~
因為以上有不少是我自己的猜測和教授個人的看法~而我也沒有向教授問太多~
(怕教授嫌我煩~嫌我為什麼不自己去找資料印證 )
認同不認同~在於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