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ondeo30
其實,誰帶的能量大,誰就贏了?嗎…
應該是,誰帶的能量大,誰就先被電死了…
人帶的電荷可能比避雷針大嗎?
如果比避雷針大,不用遭受雷擊,人就已經變黑炭了…
可是打雷了,人站在避雷針附近,還是可能被擊中。
又,避雷針是放電,有裝避雷針的地方,照道理說,
是不會發生雷擊的(因為電荷都被避雷針放電放掉了,那來的電荷擊下來?)。
|
小弟說的贏了就是被雷打啦
1.
誰的能量大,很難說,一般來說,高點、金屬、電機/電子設備,帶電量「可能」較大。
2.
所以,人體帶電「有可能」大於避雷針或屋頂,尤其身上有電子設備時,所以現在才有
建議雷雨中勿聽隨身聽、撥接手機。
3.
在雷雲下,人體僅帶正電荷,所以還沒被雷擊前不會燒焦。
4.
雷擊時,若人體能量大於周邊設備,就可能招致雷擊。
5.
這裡所謂的放電,是「部分正電荷」,並非所有正電荷。
例如:
要產生雷擊需要50個正電荷與50個負電荷,現在雷雲下有80個負電荷,即使人頭頂
放出了5個正電荷、避雷針放出了3個正電荷、屋角放出了1個正電荷,扣扣掉還是有71個
正電荷與負電荷,閃電還是會下來,打到哪?在這個例子人可帶5個正電荷,理論上雷擊
會擊向該人。
就因為傳統式避雷針「放電」能量不足,所以會有引雷不成功的機率,因此歐洲國家
提出了ESE/放電式避雷針,在雷擊形成之前,藉由內部高壓脈衝裝置,向天空中擊發
一脈衝作為媒介,希望吸引閃電,藉由其媒介,引導至放電式避雷針,但能量仍然不足,
所以仍有引雷不成功的機率,英國甚至針對傳統式避雷針與放電式避雷針共同進行實驗,
發現放電式避雷針之「能量」甚至小於傳統式避雷針...
NASA在數十年前的太空計畫中發生了閃電沒有擊向發射臺、太空梭頂端,反而擊向地面的
控制機房,因此藉由尖端放電原理,研發出CTS/DAS電荷移轉式消雷系統,原理為收集
大量地面電荷,藉由消雷系統,持續穩定移轉至空中做大量中和,從而消散雷雲能量。
例如:
要產生雷擊需要50個正電荷與50個負電荷,現在雷雲下有80個負電荷,人頭頂放出了
5個正電荷、屋角放出了1個正電荷,而消雷系統可放出40個正電荷,扣扣掉僅剩34個
正電荷與負電荷,閃電根本無從產生,當然也不會有雷擊的問題。
現在貓空纜車不是被雷打得亂七八糟嗎?看看旁邊的木柵焚化爐,長頸鹿煙囪頂就有裝設
消雷系統。以前木柵焚化爐也是被打得慘兮兮,雷擊能量甚至強大到無法從大地洩放,
而形成「滾地雷」四處亂竄,裝設消雷系統後至今平安無事,與一旁的貓空纜車形成強烈
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