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e12345
看見敝人與鄙人這個話題 頗為感興趣
鄙人時常用 亦時常被取笑 但從未想過要改變
看過整個討論串
有位兄臺提到教育部資訊網
觀看了一下 此單位時常在一些字詞底下加上辨似 讓人們去了解其正確性
然而有位兄臺假此網之疏漏 借以表示自己的正確性
看了看 此位兄臺讀書不求甚解 實非此教育網之缺失
求學問貴在能博學 能融會貫通 而非鑽牛角尖或故步自封
依稀記得 在學時 老師曾講過有一門學問叫訓詁 修正了不少古人的錯誤
若時常假古人之謬誤來證明積非成是之舉為可行
誠有掩耳盜鈴之態
學子應以此為鑑
|
是非之間的分野為何?
最早出現的用法才為正確?
那麼,[難兄難弟]應該表示正面的意思,為何目前[難兄難弟]是負面的用法?
許多人陷入雙重標準而不自知.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誰的認定才是客觀呢?應該都是主觀吧.
個人以為,在主觀的認定中,負責教育部資訊網的教授們多數的認定,才是較客觀的認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