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perscalar
這篇從頭到尾都是BS
您那喜歡講"生茶"
定義是"不烘培"
所以您的茶揉捻時
是怎麼處理的啊
還有您講的
所以什麼叫發酵程度約為 X%, 0 =< X =< 100
發酵程度我前面有沒有講過可以依師父的手路去分,發酵走香氣走水路這都是師父製茶時可以決定的,但烏龍大約都落在30%左右本來就沒錯,你不信自己去問好了。
您的說法一攻就破的一堆
像
今年105.5K 實際產出日期可不是五月
福夀山農場的也不是
我有沒有講過茶樹是在攝氏13度以下即停止生長?所以春茶是由低到高,冬茶是由高到低這樣冒出來的,以概略的分法本來就沒錯,因為這牽扯到日照,但例如說冬茶會是梨山先冒然後阿里山再出接著杉林溪的才出,大致看起來反而是上、下、中,以我對茶產區和茶海拔的分法(有喝過就知有多少山頭),難不成我要一產地一產地列?前文我就有提過想找人幫忙架個網站,今年十月時即會親自上山把製做過程拍下來,其它的你愛怎麼掰我隨你。
還有二水茶是現在?
陳煥堂 的書裡 有提到節氣的部分
有必要的話您也可以去森林公園旁
找他本人問
茶的節氣是照農歷為準嗎?一樣是照海拔高低氣溫差異和日照,拿著農民曆看會準喔?那真是見鬼了?像大禹嶺那茶區一年最多三獲又要怎麼分啊?
至於台北不少茶行的茶
很抱歉 我的確不喝那種等級的
製作正確良好的名間和竹山茶
比亂七八糟的高山茶有價值多了
怪了,地址也是你抬出來的,我跑去後你又來這段?對店家來說已經算是"踢館"的行為了,所以我當場也留下兩包梨山茶當賠罪,你現在又來這段那當初抬人家的店出來檔是啥意思?有見過沒品的,沒見過這麼沒品的。
不過轉貼某茶友的話
也希望您趕快找人證來
不然某些照片也可以拍拍
人證你注意看版友的回文即知,懶得跟你多講!
另外再提供您一個鬥茶的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廈門街94 號 建福
那裡時常會有翠巒的茶農
還有最早在翠巒投資種茶的四五人之一
會去串門子
小野麗莎來台灣也會去晃
你又想我去踢一間嗎?萬一又被我踢到你又出何種說詞,相對你前面的那段言行,我真不知該怎麼回這種不負責任的留言!
還有我不是想要教訓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