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又挑掉一家店,反正s兄都抱著教訓我的態度來了,那我就把經過再寫一下:
店名才兩個字全部打馬賽克,有興趣自己到該地址去看.......
我:我朋友說您這茶不錯,請問有烏龍的生茶嗎?
老闆:有.......請問您時間趕不趕,不趕的話我們來試泡一下。(天池達觀樓外觀的鐵罐,一斤六千四)
我:好,請問這茶是老闆自己做的嗎?
老闆:是,我們買原料回來自做!
我:(看到店內有很多藝術品,再問了一次)老闆請問您是藝術家嗎?
老闆:不不不,我是做茶的。
過幾分鐘後茶泡好端上來..........據我超不專業的品嚐,這泡茶海拔約1800~2000左右,品質還不是很好,香氣一下就中斷,入口生硬(非軟水)不回甘的感覺很明顯(我昨天在彰化試茶就故意給他們喝下出的感覺,差不多就是比東眼的海拔再高一點),喝了後我忍不住從褲袋裡拿出我的梨山佳陽社區產的烏龍(這是後話)............
我:老闆您這泡茶香氣怎麼一下就斷掉了?
老闆:因為今年暖冬,茶能做到這樣就很不錯了!
我:老闆您這會不會是二水的茶(夏茶)?
老闆:(反問)請問你二水是啥時出的?
我:就是現在這時候!
老闆:這泡茶我從去年五月就進了(竟然以進貨時間點論茶的產季),賣了一年多,有可能是二水的嗎?(剛才說是自做的,又說暖冬?這巴掌可不是我打下去的喔!)
我:笑笑,請老闆換我來泡...........
其實老闆已經不是很高興了,所以這中間他有幾句衝撞的對白就省略不列,而我也沒留下聯絡方式僅佳陽、翠峰(一陽一柔,產區特性以後介紹0各留一包一兩包當賠罪走人,一定有人會問我說為啥不乾脆拿茶賣他?那我一定要反問,他去年的茶可以賣到現在,本錢這麼雄厚生意這麼好,像我這種窮酸都只賣當季鮮品,我怎麼跟他比啊?
所以s兄,麻煩一下,如果您喝茶的級數就僅止於此,那很抱歉我一定給你失望,就這樣........
台北有喝過我梨山茶的,可以循那地址去試試,反正我一次"招待"的茶樣也不少,有的是比較的機會,我也常和茶友說:我的產品不怕比,你們拿著這些茶,可以自己去找店家,謊稱說有朋友送這級數的茶葉,請問老闆這可否有類似的產品可供購買,接著看店家拿出何種貨色產品好壞不就一拍兩瞪眼嗎?
------------題外話--------------
我個人很喜歡藝術品和茶葉等等,以前我都會跑去陶藝家的家裡,問他們產品的製做難度以及審美的角度,有天一個陶藝家跟我說了一段話:我做陶藝,就是不能只考慮賺錢,反過來要追求自我的突破,這樣錢自然會進來。其實這段話是有道理的,我不客氣的分析一下:很多陶藝家為了生活,任何作品只要消費者滿意就一直燒,弄到後來量產,量產後大家怎麼看市場上就是一堆同樣的東西,那藝術品的價值就大減,反而變成一般的消費品,反之追求自我突破的陶藝家,不斷去精進自己的產品等級,才能一直做出更上一層樓的作品吸引消費者注意,這樣財源自然滾滾而來。
為何會提這段呢?那就是因為我們製茶的時候,就是以自己的口感下去製茶,自己都不喝的次級品我們就會先淘汰,所以產品一開封的香氣和品嚐起來的口感每一分用心您都品嚐得到,我最平價的那款手採茶有的人不少,我一次通常都給一罐,有買過茶的人即知連這種平價產品都用心到這種程度了,那這選料和作工有沒有投入心血不用我多說了吧!而且我這人很大方的,雖然喝茶的口感和聞山頭氣等需要再訓練,可是只要和我一起喝茶,我會偷偷觀察各位的表情,只要你喝得出來回甘和一般茶的區隔在那,對於茶樣茶具茶點的贈送我從沒小氣過,試問你們有看過這種散茶童子型的業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