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100%避險 投資報酬率大減3%
中時 更新日期:2007/07/20 04:39 記者: 劉宗志/台北報導
週一才傳出央行控管海外基金態度鬆動,但真相是央行「愛台灣」化明為暗,成本要投資人埋單。據業界透露,由於擔心海外基金匯出影響新台幣匯率,投信新基金百分百避險「優先審」、其他慢慢等。為了避險,基金報酬率可能會少三個百分點左右,愛台灣的成本將由投資人埋單。
過去,投信募集海外基金,為了規避匯率風險,通常會做一些避險。但避險部位每檔基金自己的投資政策,政府並沒有強制要求。五月底,央行與金管會第一次聯手出擊,業者同意海外基金投資台股的比例加上海外投資,避險比例要達到基金規模50%,央行才會放行。
舉例來說,A海外基金規模100億元,投資台股部分三成、海外部分七成,由於台股部分無匯率避險問題,因此30億元不用避險,而投資海外的70億元,則有20億元必須進行匯率避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央行才會放行。
不過,近日業者突然發現,央行的要求比「默契」更多。因為晚申請的某些海外基金居然先行過關,原來是央行現在先放行願意百分百避險,不會影響匯市波動的海外基金。央行官員將此,稱為「掛急診」。
上週央行放行的四檔海外基金,除了投資台股達二五%的日盛大中華基金,其餘友邦旗艦全球平衡組合基金、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與台壽保亞太動產證券化基金三檔,都具結將做外匯百分百避險。
業界預估,如果做百分百避險後,投資人每投資100萬元,就有約3萬元要丟出來作避險成本。如果一年賺10%,扣掉避險就只剩7%,如果一年下來沒賺錢,不但損失手續費、管理費,還要付出3%的避險成本,等於在央行「英明」政策下,投資100萬元買基金,要被迫先付3萬元來避險,絲毫不尊重投信操作專業與投資人權益。
業者指出,有同業六月下旬才送件,現在已過關,結果遵守原先金管會通知五成避險規定的投信,早早送件卻遲遲沒下文,被當白痴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719/4/hj22.html
-------------------------------------------------------------------------
關於這則新聞的說明說實在的還是看不太懂
有版上 對於這方面比內行專業的版友能夠幫在下做更詳細的說明嗎
感激不盡
這是對針對國內的投顧還是說國外的境外基金也是
看到這個新聞不道知已之前經在販售的境外基金是否也要像上述的狀況去做所政府所謂的避險嗎?
還是說只有新的基金才要做財政部所規定的上述動作呢?
如果是那買境外基金豈不是又要被政府多扒了一層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