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山本五十六戰前評估,一旦開戰日本只能掌握一年到一年半的優勢,如果無法在這段時間內迫使美國求和,曠日持久下來是沒有勝算的。但是美國會因為太平洋戰場失利而求和嗎?英國沒有向德國低頭,蘇聯也沒有向納粹屈服;當時非軸心集團國家政治人物的內心很清楚,最後決一死戰的時候已到了,沒有半途而廢,委屈求和的餘地。
山本在提出他的評估時,當然不可能預見到在中途島之役會損失四艘主戰航母。比較合理的推斷是以一比一的代價,在中途島擊沉兩艘美國航母,付出自損兩艘的代價。
然而即使在對日本最為完美的結局下:完全破壞珍珠港、全數消滅當時在太平洋的五艘美國航母、成功奪取中途島。日本還是贏不了戰爭。因為美國一旦轉入戰時生產體制,武器生產的速度和數量會讓對手打不勝打!開戰時再大的損失,充其量只會讓戰爭拖久一點結束而已!
日本有戰略轟炸嗎?有遠距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的實力嗎?沒有就動不了美國本土。就像德國巴巴羅沙行動,雖然能深入蘇聯並殲滅數百萬的紅軍有生戰力,但是蘇聯在大後方的工廠隨時都能補充前線的損失,讓德國人打不勝打,到最後只有被拖垮戰敗一途。
即使大和、武藏是世界第一流的主力艦;就算赤城、加賀、蒼龍和飛龍是世界最先進的航母,遇上美國的生產力,早晚也是被圍毆至死。就像薛曼坦克對上老虎一樣,排名再優也是雙拳難敵四手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