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茶商和茶販的區別:
有逛過茶店的應該都會碰到一種現象:
客人:可不可以試喝?
老闆:可!(接著隨便泡一泡或問過客人口味後泡一泡,最少嘛區分個焙火程度)
客人:(飲用後)老闆這不和我的口味,能不能換別的?
老闆:可!(接著愈拿愈貴)
客人:老闆!請問這每一泡差在那?
老闆:呃............

,你覺得那泡合你的胃口就買那泡,這樣就對了。
客人:(心裡幹譙@#!@$$@#^%這樣我怎麼選?)
看出重點在那了嗎?假設賣家對他手上的貨都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管他的頭銜再大,牆壁上的牌匾再多,你有把握他真能幫你選到好茶?
像這類的人在這行有個戲稱,就是茶販子,用台語唸發音和番仔類似,之後番仔之名就這麼定啦!
如果是我碰到這種番仔是怎麼對付的,很簡單,隨便找個高檔茶的茶區,像大禹嶺那才三戶茶農,福夀山或武陵農場負責茶葉茶菁買賣的也不過一個承辦人,你敢說你有那裡的茶,很好!直接打電話去問這人有沒有去這拿原料,沒的話,那這些番仔手裡拿的是啥東西,很多番仔會被嚇得不知所措就是如此,最後不是降價吐實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不過這是對供貨的廠商,一般客大概很少用到這招來對賣家做這種考驗。
所以下次建議各位要買茶時,頭一步要求老闆泡茶先試喝看看,再拿幾片泡過的茶葉搓搓看有沒有我說的油膜,接著問問老闆對這項產品的風味能形容多少,和其它產品的差異又是在那才買,這是對你自己的保障,也是你的權義,爭取一下沒啥不對。
還有前文所提過的回甘是入口生津,津是唾液的一種,但又非完全是,而是帶有點黏稠的感覺,好的茶喝下去回甘湧現時會覺得舌頭潤潤的,好像被啥黏液包住,希望大家下次靜下心來仔細品嚐看看,不然外面只要是賣茶的幾乎每泡都會跟你講回甘,喊到快跟喊口號一樣,但你問他什麼是回甘,對方很少講得出來,還是靠自己的舌頭去品卡實在,因為這回甘的口感是烏龍最特別的地方,但很多人飲用時卻沒仔細體會,這點我是覺得蠻可惜的,苦和甜不用多說大家都感覺得到,而澀除了味覺以外,會讓你的舌頭有麻掉的感覺,人體的各種感官功能本來就是鑑別茶最好的媒介,細細品嚐口腔的各種感覺也不失為一種樂趣,你說是嗎?

(當然喝到爛品不但沒樂趣反而會生氣啦...........

)
我教人都是講授一些很容易懂的例子,還有天然的林相表現在植物上的特徵,有心找好茶的把這當中的文細細讀自然可以發現許多可參考的方法,望大家都能以最平實的茶價買到合口味的好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