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補充一點,茶的春夏秋冬如果照農歷去分,一定錯,尤其在高山茶開發愈來愈往高處爬時這定律會被打掉,前文有提過茶樹是在攝氏13度以下停止生長,而溫度概略的估法是海拔每上升一百公尺,溫度會下降0.6度,就像一些梨山的頂級茶區為例,產期多為國歷的五月到十月左右,但有時這些日子在農歷上看是夏秋而非春冬,所以牢記那十六字的口訣才是最佳的分辯茶四季的方法,至於聞香杯裡的四季之味礙於文字難以形容故省略,這四季茶的分法終究是離不開這十六字的範圍,只要習慣性長期飲用同一茶區之茶品花點功夫注意一下當能體會這十六字的真意!
而茶採收春茶是由低至高,冬茶是由高至低也是茶樹在攝氏13度即停止生長的道理,像福夀山之類的冬茶只能在夏天時成長,而在國歷十月左右採收,再冷下去茶樹就冬眠罷工去囉!農歷是可以參考,但還是要依產區氣候去做生長栽培的調整,不然農歷拿到南半球夏冬全反過來又是做何解?這點大概沒親身參與過農事的都很難體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