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茶的春夏秋冬:

一般來說,以烏龍的特性,可以用十六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春茶的香、冬茶的水、秋茶的澀、夏茶的苦,白話點說就是,春茶的香氣很棒,冬茶的水質很柔,秋茶日照仍烈易出澀味,夏茶受了過多日曬苦味壓過一切,雖然說香、甘、苦、澀這些味道四個字節的茶都會有,但以四季來區分最明顯的分別就是這四味,大家可以找自己手上現有的茶,用比賽茶的鑑定杯依我前文所說的量(底部舖平一層),浸泡五到六分鐘,看看那種最道最明顯即可做茶春夏秋冬的區別,而如果您經常有飲用同一茶區茶的習慣,應該也可以發現,春季時茶的香氣最為多變,在聞香杯中超過五轉都有可能,而冬茶的香氣雖不如春茶那麼明顯,但顯然帶有一股嬌柔加上清甜的水質,故一般來說茶以春冬兩季品質易出上品,而夏秋日曬過烈易出苦澀味,故仿間處處可見春茶上市、冬茶上市、最多再加個秋茶上市而沒人說夏茶上市(東方美人之類的茶例外)原因即是在此。

而這其實是有道理的,依天候來看,夏秋日照烈易生苦澀不用多說,春茶是早晚露水充足潤澤葉片,而冬茶是氣候普遍乾冷(別忘了本串開帖提到的保護膜)才會造成茶質有此現像,所以是可以依科學方法去解釋,並不是什麼迷信。

最近雜事多,經常要跑來跑去,所以本串停了這麼久,也沒多餘的時間去整理出txt檔,這點先說聲抱歉,但是有與趣聽茶經的無聊就可以來逛逛,相信一定會有收獲的,若是有急於想知的問題亦可先行提出,小弟若知其中原委當會儘速回覆,感謝。
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有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第五項修練,講的是思考模式,作者是管理學大師彼德.聖吉,書中有一段是這麼描述的:觀察一件事物必需多用旁觀者的角度,以培養見樹又見林的藝術,這樣才容易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什麼是旁觀者的角度呢?就好比你去戲院看舞台上的人演戲,而這時無論是演戲的演員或是在看戲的你,都不見得能看清戲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在旁邊待命救火的消防隊員就可以,這就是旁觀者的角度,朋友,當你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是用主動、被動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呢?你確定你能見樹又見林了嗎?望與眾網友共勉之!

有人知道那裡可以買到台灣果農自釀的水果酒嗎?我要高純度酒精濃度40%以上的,有熟路的朋友煩請PM告知,感謝!

最近有人找我合作一起做網路事業,都不知做冬茶時有沒有空了!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舊 2007-07-11, 01:59 AM #11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