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感謝大家的種種回應,
一次看到那麼多平常讓在下佩服不已的大大出現, 讓在下都不敢用"我"來自稱了.
正如同在下在第一篇文回應文文末所說的,
其實在下是打算貼完文後就隱居去的,
不過看完大家的回應後, 覺得有些地方可能需要說明, 所以在此浮出一次, 謹向大家做個報告.
1、此文真的沒有什麼!
其實正如同在文後括弧裡所說的,
這篇文章其實只是簡介了歷史學的研究方法論中的一些很基本的東西,並不深入也不完整,
在下只是抽取最簡單與最基本的部分, 再加上一些例子與解說而已.
嚴格來說,
一個認真的歷史系學生, 雖然缺乏實際的研究經驗,
但只要能認真修習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論、史學史以及其他課程, 並活用做報告的經驗, 寫出這篇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是碩士班以上的學生, 那就更容易了.
所以, 不是矯情, 此文真的沒有什麼, 而且寫的也多缺漏而不完整. 若是拿這篇交給史學方法論的老師來看的的話, 分數其實不會很漂亮.
2、此文真的不適合轉載.
既然此文真的沒什麼, 那為何在下會不願讓大家轉載呢?
這是因為,此文在這邊貼出有做些編排, 例如開始的大紅字注意與內文分段與黃字強調句.
這些東西轉載後, 也許會因為網站論壇程式等等一些主觀或非主觀的緣故而消失, 那就不是原汁原味了.
更重要的是, 正如同前面所說的,
此文內容只是小弟將史學方法中的某些基礎東西, 加以解說與運用而已. 實在稱不上是有多少創見.
只要認真學習過歷史學研究方法論的人, 都可以講的出來.
偏偏此文的底本, 其實是在下打算用在大學通識課與歷史系相關課程上的一段講稿. (當然, 除了內容會更完整之外, 例子是一定會換的. 誰知道人本哪天會來個什麼問題.

)
大家試想一下,
若是文章東傳西傳, 結果被不明究竟的學生向教授類似內容的教授問道:「老師, 請問今天怎麼不用日本SM錄影帶的例子來上課呢?」
那在下就罪孽深重了...
所以, 自存無妨, 但請不要轉載.
3、是的, 在下是走研究這行的.
個人資訊, 請恕不多說.
在下有在學術期刊登過一些論文, 也在大學教過書,
由於做研究經常要花上許多時間. 因此也請恕在下上網回應次數不會太多.
這次會貼這篇文章, 其實是因為正巧有個空檔,
偏偏看到V頭用自己相關領域的東西來達到其個人目的, 而且看到有人還真的信他那一套.
所以想了想社會責任這個東西後, 一方面也是好奇想看他遇到學這個的人會有什麼反應, 看看他會不會自主收斂.
一方面更是有感於一些人藉由釋放別有目的的"訊息"來達成特殊目的, 所以才會貼了此文.
當然, 如果此文能稍稍轉變一些主張歷史系等文科無用論、認為文科邏輯差的網友的想法, 這也是不錯的意外收穫.
4、請記得, 即便有99%的真實, 只要關鍵的1%是虛假, 那結論就會完全相反.
這邊是要特別再次說給對V頭討論的東西有興趣的網友們聽的.
雖然V頭引用的資訊大部分都是來源不明,
但就內容來說, 與原本來源一致的東西其實很多. 是的, 甚至部份
V頭自己的定論, 確實有部分學者主張過.
因此, 若是沒有對這些問題有專門研究, 可能在找到消息來源時會覺得:哎呀, 怎麼V頭提供的那麼多訊息都是真的.
這個時候, 請想起小弟文中的以下幾點:
1、V頭只擷取有利於他論點的說法來
以偏蓋全, 刻意
操控比例.
2、他把
真實存在的假說, 以及
已經被學術界否定的說法文章
說成是定論.
3、他把自己
穿鑿附會的牽強解釋與結論,
穿插在真實存在的說法之間.
幾個比較簡單的破解要點是:
1、最基本的, 先把V頭自己的東西, 從他提供的資訊中分離出來, 這可以解決一部份的問題.
2、當您在找尋資料的時候, 請到學術搜尋網路與圖書館去找, 並把學術論文的說法當作最可信的.
一些教育頻道與網路百科的說法, 看起來似乎頗有公信力. 但實際上在專家眼中並不全然如此.
3、當您在找尋學術論文與書籍時, 請按照刊登與出版的時間加以排列. 如此按時間完整看下來, 通常可以看出學者們對於此一主題的研究歷史.
可以了解哪些說法是已經被淘汰的, 哪些說法仍未形成定論. 更還可以看看哪些東西是V頭刻意忽略的.
4、可能的話, 能看其他國家的研究論文, 也請盡量找來看.
總之, 請記得, 即便有99%的真實, 只要關鍵的1%是虛假, 那結論就會完全相反.
最後, 若此文激發您一些興趣的話, 可到圖書館或市面上尋找史學方法論、史學理論、史學史之類的書, 然後多看幾本, 相信收穫會更大. (各種學科包含歷史學都是有流派的, 所以一定要多看幾本.)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 由於歷史學的分野很多, 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思想史、社會史、文化史、科技史......,
很多領域還有其各自的研究方法, 所以市面上書籍的內容通常只是共通與基礎的東西, 而不是完整的. 但相信這些共通基礎的東西, 應該就會讓您有很多的收穫.
A1向英數各1們報告:目前比例大約是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