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samuplus
舉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好了,我用PC播放NTSC規格的DVD,透過DVI傳輸到電腦
螢幕上,這是否證明DVI繼承了NTSC的訊號規範,所以能相容以往的資料?
請恕我孤陋寡聞,我還沒聽過DVI跟NTSC之間有這麼親密的關係。
扯遠了,拉回原本的主題。
簡單來說就是HDMI端子只會用來傳輸數位的HDMI訊號,不會拿來傳輸NTSC跟PAL
的類比訊號,所以電視支不支援NTSC或PAL都跟HDMI端子無關,重要的是播放機能
不能把NTSC或PAL的DVD片轉成HDMI訊號。
只有用類比端子的時候,NTSC跟PAL的支援能力才有意義,例如AV端子、S端子、
同軸電纜等等。
|
唉..
PC播放是軟體去解,再由軟體+OS+顯卡+Driver轉成你設定的桌面解析度再送給螢幕.
你的螢幕, 因為要配合你的桌面解析度設定, 所以不管是N/P, 都被轉成桌面解析度.
事情都被後面一堆看不見的動作搞定了, 你當然以為好棒片子我都可以放.
Player要是設定在Auto的話, 是"根據"片子是NTSC/PAL, 來決定送出的資料內容.
對啦, HDMI的"那條電線"是不用管資料內容是啥, 但是"送資料"的設備跟"收資料"的設備, 得去根據資料的內容做適當的處置.
一再重複, NTSC/PAL在現在來說, 最大的不同是解析度跟色空間, 數位訊號的確不需要用到NTSC/PAL的color moudulation方式, 但是解析度還是根據原來的NTSC/PAL而定, DVD影片來說, NTSC = 720x480@60, 對應480i/p/720p@60/1080i/p@60 , PAL = 720x576@50, 對應576i/p/720p@50/1080i/p@50.
從來我就沒否認過Player跟TV有能力做轉換, 我只是請原PO買之前先確認一下, 不然萬一真的買到不能用的難道我還能賠他一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