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oxtm
Power Member
 
foxt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Smile

引用:
作者水舞風影
首先您用了平均值差來表示萬轉搜尋時間勝過7200轉5.1ms,其差異是顯著的。
但您接著用了碟片外圈平均搜尋時間較短的特性推論出萬轉與7200轉的搜尋時間差僅剩
3ms。

您質疑平均數的代表性,卻又以測試圖上的外圈搜尋時間之平均數差異較整片碟片
來的小做結論。

所以你也瞭解到..3.5"磁碟內外圈的 Access Time 是有落差的 ..
請問你覺得會考慮購入萬轉硬碟的使用者..會把320G硬碟全部分割給系統槽的機會高嗎?..
會把系統槽割從零軌開始一定大小的主分割的機會有多少?..
而在考慮萬轉硬碟對系統槽的加速效果的時候..對照組的7200轉硬碟是抓比較慢的全硬碟 Access Time ..
這樣的考量充分嗎?

引用:
作者水舞風影
如此,同樣在外圈,7200轉的硬碟搜尋時間是有機會能達到10m+沒錯,但機會多大?
發生的頻率高嗎?


其實機會滿高的..

我可以給你一個實例..因為之前上傳圖片不方便..所以沒有提出來
以下為 www.hdtune.com 內的 2.5" 硬碟 7k60 60G 測試結果

以下為我自己測過的 2.5" e7k60 40G 結果(imgspot圖床..隨時會掉圖)
cpu usage 偏高是因為當時有開著friefox內部有flash在跑 ..

抱歉因為兩張圖大小不一樣..不方便疊在一起比較..

基本上 7k60 跟 e7k60 的效能在伯仲之間..設計上的 MTBF 不同..
而60G跟40G同樣都是雙碟四讀取頭的設計..容量差異在碟片上使用區域的不同..
而 e7k60 40G 對 7K60 60G 的
最高讀取速度 40 MB/s 對 38 MB/s
平均讀取速度 33MB/s 對 28 MB/s
Access time 12.7ms 對 14.3 ms

也就是說..如果在 7k60 上面劃分出一個由零軌開始的 40G 分割區..
該區的 Average Access Time 有可能可以降到 13+ ms
照比例算下去的話..如果分割區的大小是 10G ..
則該區的 Average Access Time 降到 10+ ms 不是沒有可能的..

主因在外圈的紀錄磁區比較多..同樣量資料時..讀寫臂物理性的移動距離比較短..
因此雖然 latancy time 沒有改變..但是 seek time 降低導致總和的 Access time 降低..

其實這兩張圖可以觀察到另外一件事情..
硬碟機會因為碟片的大小導致 Access time 的變化斜率不同..
小碟片的 2.5" 與在 3.5" 算小碟片的萬轉..斜率都比較平緩..
原因在於因為碟片小..所以內圈跟外圈的紀錄磁區數量不會差很多..
在內外圈讀取同量的資料時..Seek time 不會差太多..

引用:
作者水舞風影
綜合上述,拙者認為,在物理與數學上的推論,

假設:
在萬轉或是7200轉硬碟中,無論我們擷取碟片何部份做系統分割區。
萬轉硬碟的效能(其指標由各項參數構成)應優於7200轉的效能無誤。

是成立的。

這點是對的..但我發文的重點不在誰快誰慢上面..
而是 7200 轉硬碟可以藉由分割的安排..讓系統槽其Average Access Time 不會差萬轉硬碟太多..
加上使用者的習慣及硬體的相關配置下..
覺得萬轉硬碟及7200轉硬碟差不多並非不可能..
舊 2007-07-05, 11:26 A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oxt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