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lphaScan
Major Member
 
AlphaSca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32
什麼是 Interlaced 與 Deinterlaced (交錯與非交錯)

Q : 什麼是 "交錯" (Interlaced) 與 "循序" (Progressive) 掃瞄, 有何差別?
A : 每個畫面都是由掃瞄線的數量和每條掃瞄線有幾個點組合而成的, 也就是說, 720X480 是由 480 條掃瞄線, 而每條掃瞄上有 720 個點組合而成. 若掃瞄線是依序由第1,2,3,4 ... 條逐條顯示, 就是循序掃瞄, 同理, 先顯示 1,3,5,7 ... 再顯示 2,4,6,8 ... 條線叫做交錯掃瞄. 所以循序掃瞄只要由上而下掃一次就可以完成一個畫面, 而交錯掃瞄要由上而下兩次才可以完成一個畫面. 所以交錯式在畫面動作較大時, 因前後畫面差異較大, 造成兩個奇偶畫面重組回來時有抽線的狀況, 而循序掃瞄則不會有. 所以在 "交錯掃瞄" 時, 我們要做 "去交錯" 來還原整個畫面.

Q : 為何不直接用 "循序掃瞄" 就好?
A : 因為早期的廣播技術不發達, 在有限的頻寬下來改善畫質的方法就是用 "交錯掃瞄", 這是當時不得已的做法, 所以我們延用至今的電視訊號不論 NSTC, PAL, SCEAM 都是用 "交錯掃瞄" 方式來傳送畫面.

Q : 由電視卡解出來的訊號資料給 PC 時, 是 "交錯" 或 "循序" 呢?
A : 一般來說, 除非電視卡上有做硬體 Deinterlaced (去交錯), 否則都是 "交錯" 的資料. 一來省成本, 二來是因為 "去交錯" 的工作交給 PC 來做是足夠的, 也就是大部份電視卡是沒有硬體的 "去交錯" 功能. 換言之, 使用的 "去交錯" 軟體好壞, 就關係到畫質的表現了.

Q : 那 "去交錯" 的工作是由 COMPRO PVR 或 WINFAST PVR 這類的應用程式軟體負責處理的嗎?.
A : 是的, 它們會加入一個 Deinterlaced Filter 之類軟體來做 "去交錯", 然後再顯示到螢幕上, 而這個 Filter 的好壞與你看到的畫質有關. 做不好就是殘影, 抽絲狀, 模糊 等等現象. 一般軟壓卡在用軟體壓縮視訊資料時, 是可以設定是否加入 Deinterlaced 動作 (一般會自動加入), 而硬壓晶片錄下來的大多沒有做.

Q : 承上題所解釋, 那為何硬壓晶片不加入 Deinterlaced 呢?
A : 如果你要轉成 DVD 影片在 CRT 的 TV 上觀看時, 又要將 Progressive (Deinterlaced 後的資料) 拆成 Interlaced 才行, 因為 CRT TV 是用 interlaced 撥放的, 再做一次拆解動作是會白白犧牲當初 Deinterlaced 所造成的畫質損失和再度拆解時的時間浪費. 當在 PC 看的時候是 Progressive, 而這個撥放到 PC 的 Deinterlaced 動作由 PC 軟體做即可. 所以在壓縮下來存檔的資料最好是 Interlaced 的, 比較接近原畫質. 在事後剪接等處置都可以減少畫質上的損失.

借用本版稍早的一個討論 (連結如下)
關於ComproDTV 3選項中視訊設定裡的去除交錯運算等級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26529

請注意該樓主的兩張貼圖, 上面是 Interlaced, 下面是 Deinterlaced 的, 據樓主的說明, 他開的級數很低, 且該畫面大多在靜止狀態, 對做 Deinterlaced 來說是較簡單的, 但你仍然可以比較出兩個圖的左上角 "食全食美" 字樣還是有差別, 下圖有做 Deinterlaced的字較糊了一點. 若是動態畫面的呈現則差異會較大. 而且大膽猜測一下, 這張卡應該不是M800或者已將3D Y/C關掉了, 由右上角那幾個 "東森綜合" 字樣的串色狀況就可得知.
     
      
舊 2007-07-01, 10:08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phaSca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