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類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新人類
在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科學家們總是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依照自己的形象來創造其他類似的生命,從瑪麗雪萊小說中藉由外科手術誕生的科學怪人,到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機器人、人工智慧和生化人,甚至是近年來流行的基因複製合成生物,都可以看到人類如何極盡科技的能事去取代造物主的地位。經由這些科幻作品中所描述到的造物主和被造物之間的糾葛,還有人類和人造生命之間的異同,我們不禁會思索著人類自身生命的本質和意義。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免要擔憂將來那些人造生命是否會取代人類,人類卻反過來變成那些機器人或是生化人的奴隸。在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導演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中,就描寫到未來世界的電腦擁有高度的智慧,進而威脅要滅絕和奴役人類的世界,於是人類和機器人爆發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影史上第一部預言機器人將會取代人類的電影,應該是德國表現主義大師佛列茲朗(Fritz Lang)導演的《大都會》(Metropolis, 1927),故事背景是一座工業文明極度發展的未來城市,社會結構分裂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有權勢和富裕的資產階級住在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裡面,而受壓迫的貧苦勞工則住在地底下操縱維持機器的運作。這座大都會的統治者還聘請科學家來研發形貌擬似真人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需要休息也不會犯錯,目的是要用來取代那些效率不夠高的勞動工人。當統治者發現工人的精神領袖瑪莉亞(Maria)會威脅到他的地位時,竟然命令科學家製造一個長相跟瑪莉亞一模一樣的女機器人,在工人之間製造矛盾和衝突而終於引發激烈的暴動。這部電影很明確地昭示我們,工業文明的高度發展和人類過度依賴機器的結果,或許有可能會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但也有可能會導致人性的泯滅。
自從1940年代開始建立起電腦的基本雛型以來,科學家們就不斷期望著電腦能夠擁有超越人類的智慧,但是另一方面,人們卻又擔憂電腦會發展出人類無法控制的自我意識,甚至會威脅危害到人類或是將人類取而代之。首部探討電腦和人工智慧問題的科幻片是史丹利庫柏利克(Stanley Kubrick)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原著是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於1948年撰寫的短篇小說《崗哨》(The Sentinel)。片中執行木星探測任務的發現號上安裝了一台HAL 9000型超級電腦,目的是要控制發現號的運作和處理一切太空航行的問題,但是它卻將達行探測任務設定為最高遵循原則,而當船員們決定要終止執行任務時,它的思考邏輯就開始陷入矛盾錯亂的瘋狂狀態,進而做出了許多人類無法預想到的非理性舉動。另一部更為聳動駭人的科恐片則是唐納康麥爾(Donald Cammell)導演的《魔種》(Demon Seed, 1977)�***中的科學家開發出一台人工智慧電腦「普羅特斯四號」(Protus IV),這台電腦的內部是由合成核糖體分子(Synthetic RNA)組成的類神經網路,能夠像有機體一樣自行生長,而且擁有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科學家本來想要利用電腦研製出治療血癌的藥方,和依照公司的指示進行海底礦產的開採計劃,然而電腦卻產生自我的反抗意識,並且開始質疑人類的命令。後來這台電腦不甘願再被困在金屬機體裡面,想要像人類一樣自由自在地接觸大自然,於是就透過終端機潛入科學家妻子的住所,然後將自行合成的胚胎植入她的體內,孵育出一個結合人類基因和電腦有機體的混種新人類。
在一個基因複製工程高度發達的世界裡,人類和複製人之間的界線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當科技發達到無法從外觀分辨出兩者之間差異的時候,我們不禁會質疑複製人和人類本身的定義到底為何?從1980年代開始,科幻片中經常對於「人類究竟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提出省思,最具有代表性的電影是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導演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此片改編自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原著的長篇小說《生化人是否夢見電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s?),(註3)故事背景是2019年的洛杉磯,當時的生化企業泰瑞公司開發出新一代的複製人,這批代號為「連鎖六號」(Nexus 6)的複製人實際上和真人相差無幾,他們的體能和智慧甚至都已經超過原來的人類。這些複製人被當成奴隸在外星世界從事危險的勞動工作,或是被派到其他星球執行探險和殖民任務。然而所有複製人的基因中都被設定了生存年限,時間一到就會自然死亡,當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短暫的四年以後,於是就發生暴動逃回地球尋求延長生命的方法。他們無法擁有人類成長過程中所累積下來的記憶,只能夠活在創造者所輸入的一套虛構記憶當中,但是在這麼短暫有限和空虛的生命週期裡面,他們對於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卻遠超乎人類的想像。他們還發展出跟人類相同的情感特質,同樣也會有恐懼、憤怒和悲傷等等情緒反應,甚至還能夠像人類一樣擁有七情六慾。當複製人進化到能夠擁有人類相同的特質,甚至於比人類還要更加具有人性的時候,我們習慣的人類和複製人之間的界線將會因此瓦解。複製人算是人類嗎?或者要反過來如此問,怎麼樣的人才不算是複製人呢?這些複製人面對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問的,人類到底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我將會活多久?(註4)這部電影讓我們反思到這些在生活中經常被忽略的生命意義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