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ero
轉貼一篇兩年前的文章(20050404),在對照這篇討論中的一些言論,其實大家也就應該很明白不需要在多解釋些什麼了吧....一切盡在不言中.... 
===================== 傳說中的分隔線 =============================
【洞口的原始人】 洪蘭教授的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
我很擔心台灣現在這個趨勢,過去大學生在閒談中,如果別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會覺得慚愧,覺得自己知識太少了,水準太不夠了,現在不同了,不知道也不引為恥,反而覺得沒有必要知道,知識一斤值多少?怎麼樣?
一個朋友回國講學,說起有一天接到他母校系所辦公室的助教打來的電話,告知某某教授要出國開會,師母擔心教授年紀大轉機不方便想找學生幫忙照顧一下,她從校友通訊錄中查到他在加州,問他可否幫忙接機,他覺得義不容辭,就滿口答應下來,請助教小姐把行程傳真過來以便安排。
想不到一...
|
***********************************************
這兩件事都是小事,但是點出台灣目前教育的危機,幾十年來考試掛帥的結果是培養出一批只關心自己,不關心世界,目光如豆的年輕人,凡是不考的都不必念,更不必知道,反正在國內生活也用不到外面世界的知識,光是島內自己的八卦都應接不暇了。
***********************************************
這句才真正點出以片面的考試評估挑選學生, 導致考試過關的學生必須扭轉本身學習觀來迎合考試出題取向的問題. 就如同教育學者主張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基本上是沒錯. 但是公司徵人, 學生報考研究所時 -- [限 OXOXOOXX 相關科系應徵報名] 這樣號稱五育均衡, 實際上卻是專業第一其他靠邊. 呼籲平等卻處處設限, 理想與現實自相矛盾的事例在台灣早就 [見怪不怪變成常態].
那麼加強英文難道真的那麼難? 其實這應該用同樣問題的另一個角度來發問 -- 加強國/數/理/化/史/地難道真的那麼難?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因人而異, 不可一概而論.
以考試總分高下作為錄取標準這件事來講, 假設屏科大真的想要提高學生英語素質, 那麼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英文分數加權為 200% 計分不就得了. 假設如同某人所言: [專業不重要] , 那麼把專業科目通通減權為 10% 計分也就夠了.
所以假設A生英數理化各為 100, 50, 50, 50 原始總分 250 分, 經過加減權之後就變成 200, 5, 5, 5 = 215 分
假設B生英數理化各為 50, 100, 100, 100 原始總分 350 分, 經過加減權之後就變成 100, 10, 10, 10 = 130 分
那還分什麼電機, 電子, 機械, 應用外文...., 直接正名為屏東英大就對了. 反正只要看得懂英文, 什麼推理, 分析與計算都可以照著英文課本慢慢看, 磨洋工磨到懂.
別忘了一件事: 當學校單方面跳出來 [強調英語的重要性] , 實際上也就是 [暗示其他科目可以暫緩].
諸位一定好奇以上這條推論究竟有多少真實性? 其實由這個討論串中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某些力陳 [英檢之重要性], 其所陳述之理由, 引用之事例, 討論的邏輯, 以及文句思路的整理 .... 似乎應該好好檢討加強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