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你說國中就該把關的東西何必讓科大來收拾爛攤子.
真好笑, 如果國中把關一次, 大學畢再把關一次如何?
入學有告知, 自己選擇要不要讀, 選擇要, 就是你的責任了.
PS. 我決不反對好好把關.
^^ 又一個好玩的地方, 線性相關, 你在說這個話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說啥嗎?
就算只是單純的X=f(x), 然後譬如說常會放在分母的CPI(consumer price index).
這些就可以變化出很多線性相關了吧. 看你的內文, 似乎是說正面影響.
也就是 "成正比," 你可以直接說成正比就好, 不用亂套名詞.
... 好吧, 這部份你有點太虛了, 得來太易沒有感覺.
自己悟出來的知識, 有! 當然有. 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於知識可以"累積," 跟"散佈." 悟出浮力的那個人當初應該以知密度跟體積, 然後靈光一閃想出兩樣知識的關聯性. 你很喜歡查資料, 你可以去查, 我隱約記得是某個王冠的故事. 還有, 你羽毛筆跟草紙的故事看多了是一位很多那個時期的數學家有的就是那些工具. 古代還有用繩子串珠子來算數, 還有中國的算盤呢. 不要把時代的東西參雜混淆.
"不過呢, 凡事總有例外: 另外某些人口口聲聲強調英語和吸收新知和未來工作發展的重要性. 不過就算用上最新的電腦, 也努力的寫了老半天, 卻總是寫不出什麼具體新鮮的東西. 看得懂英文, 會講英文, 能用英語寫作溝通, 看了英語文章能有感覺. 這是幾個不同的層面. 至於發自內心的[悟], 這又是另一個層次."
這個我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因為沒錯. 你的東西新鮮感越來越少, 錯誤已經從亂扯亂引用逐漸變成直接用錯例子, 用錯名詞, 帶錯關聯性. 然後把自己的底牌壓在一個無解的 [悟] 上面. 除了很少數的歷史記載外, 大部分的開創也都基於運用已知的知識以及工具. 對啊, 聽說讀寫讀的確是不同層面的東西, 但彼此多少有關聯. 英文是什麼牌我不知道, 但多一張很好用的牌不會害你的.
總而言之, 天才或有天份的人或許比較容易成功, 但所有成功的人也都是經歷過努力得來.
你想一路排斥, 那也由得你. 要不是你胡扯的很有趣, 或許我已經覺得沒什麼好回了.
不過看來你大概也快燈枯油盡, 這篇的主旨也差不多告一個段落了.
88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