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引用:
作者nzcym
當看期刊看到, 一眼望去光看標題和摘要, 就大概猜得出哪些是沒創意的昇等專用論文, 哪些是有趣小品, 哪些是重點整理 .... 再來談英語能力與吸收新知是否呈線性相關會比較好些
引用:
意思是說你會用到英文的部份只有看journal?如果閣下有要念博士的話,通也是要在sci發表你的大作,我在看看你的paper是有趣小品,還是拿來畢業用=.=
一個初級英檢都不過的要投稿?恐怕是找人中翻英吧XD
當然口袋麥克麥克是沒問題啦~
等你要多接觸不同方向的研究人員的時候,廣泛的知識就顯得重要了~
怎樣能有廣泛的知識?通常有一定程度自我要求的人才有辦法。
連學校規定初級英檢不過還來抗議的,這就是自我要求得態度嗎?
喔~忘了你不想背500發子彈 ,這樣的要求對你小兵太嚴格嚕
[QUOTE=nzcym]再退一步: 假設英語能力的強弱與吸收新知的多寡真的為線性相關 . 那麼由於英美等英語國家的 native language 就是英語, 所以英語國家國民吸收新知應該會比非英語系國家容易, 那麼請問英語國家國民輕鬆吸收了那麼多新知之後有變成最強嗎 ? 難道英美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都是英語很差的印度人, 墨西哥人 ?
|
你這步退太多了
具備英文實力這只是個必要條件,你卻把他當成充要條件=.=(邏輯大失敗)
難道你認為你是你中文為母語的,就會主動吸收中文新知?你以為外國人個個都是
知識狂?整天只想吸收新知?
有沒有錢跟是不是流浪漢才有關係,與知識無關=.=
假設今天有個大學畢業的人借錢創業失敗,那又要如何說?
看來你有必要加強一下邏輯了...
[QUOTE=nzcym]英語和新知的關聯性:
英語只是一件溝通工具, 至於多了這件工具能溝通出什麼樣的結果, 這就很難說了. 就像有的人手上什麼都沒有, 光溜溜的坐在自家澡盆裡泡澡也能悟出浮力, 體積, 重量與密度的關聯. 有的人沒有計算機更沒有電腦, 光是拿著毛筆也能在草紙上寫出鈎股弦定律. 對這些人而言, 新知和英語能力應該是毫無關聯.
|
=.=你以為現在競爭得程度還跟古希臘、西漢一樣阿
而且你單憑他做的某件事情就斷定他不需要英文?
你哪來這種天份阿  莫非是天眼通
引用:
作者nzcym
不過呢, 凡事總有例外: 另外某些人口口聲聲強調英語和吸收新知和未來工作發展的重要性. 不過就算用上最新的電腦, 也努力的寫了老半天, 卻總是寫不出什麼具體新鮮的東西. 看得懂英文, 會講英文, 能用英語寫作溝通, 看了英語文章能有感覺. 這是幾個不同的層面. 至於發自內心的[悟], 這又是另一個層次.
|
是阿,那對於一個連入學通知要考過英檢初級都看不懂的人,這又是什麼層次
無招勝有招嗎
引用:
作者nzcym
英語能力的重要性:
在科大技職教育強調的市場就業競爭上, 英語能力只是一張點數比較大的副牌. 除非應徵的工作項目是英文翻譯, 否則開叫的王牌通常不是英語. 就連研究所入學考試的英語通常也僅供參考!
|
是阿.....所以呢?
難道念技職出來的人,就專業無敵?
如果不是,你的王牌夠強嗎?叫到那麼高,你也只會噎死自己....
一般人只能希望手裡盡量多些大牌=.=,因為叫到王牌的往往是別人
你只能跟牌罷了
其實到後面要端上台面的話,presentation比內容還重要,你可以不相信。
因為去過幾次大型的conference就知道了,到底作出驚人研究成果的多?還是少?
技職體系畢業的就能夠強到即使presentation很差,也可以吸引人注意?
你不要再用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用那些老闆的想法來看=.=
你就知道,過不過的去英檢初級是一回事,態度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個要學歷沒學歷,要態度沒態度的...除非公司是自己家族開的,不然沒理由請這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