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zcym
請先定義 1)知識 2)新知識 3)吸收知識 4)吸收新知識.
[聞一知十, 舉一反三. 青出於藍.] 當然有的開燈牌(不點不亮)的 die 要超壓後才能勉強符合 Sempron 標準, 這種不能只關 cache, 還需要降頻處理之後再做打算.
|
跟我掉電腦書包, 我直接掛蛋.
最近加了512ram, 換7600gs來跑VISTA.
這已經是我運用相關知識的極限了.
對喔, 忘記你在玩文字遊戲.
反正文不對題, 直接跳過~
雖然前面說過對你的思考模式有興趣,
但這不代表要我回答不成立的問題.
定義是用來在於找尋可變動條件推理的時候用來固定其餘可能會變動條件來做單純化.
不過呢, 常有人會濫用定義這個詞來找機會推翻對方的理論, 或看能不能引出對方漏洞.
不要懷疑, 我曾經聽過有人說: "那你要怎麼定義'定義'這個詞?"
我當初的回答: "沒話找話, 多拖一點時間看有沒有轉機."
拜託~ 就跟自由競爭與保護主義在同一個制度下, 不同的時空與環境產生的交替一樣,
對於人事物或名詞的解釋當然也是會有各種變動, 定義又不是定律,
定義就像數學的微積分, 使用建立在切割其餘條件變動直至可以忽略的地步.
定律才是經過多方確認後, 成為一種標準直到有人可以證明其錯誤為止.
這樣說會不會比較好: 吸收外界資訊.
基本上你用到了'定義'這個技巧的地步(勉強算是技巧), 大概腦袋裡已經沒東西了.
前段時間剛跟人聊過有關文化帶動的歷史部分, 簡單來說失去了語言以及文字,
那麼知識是無法快速累積, 也無法快速被學習. 所以你說語言和文字重不重要?
以免困擾, 語言與文字是兩件事情.
語言讓知識可以累積, 文字讓知識可以散佈.
你要證明英文不必要很容易, 你要證明不需要英文很困難.
大量英文資訊與英語文化的現代, 要排斥掉一個佔極大比例的資訊來源是很危險的事情.
而且你的看法也很極端, 把語言能力定點為由外而內.
但反過來想, 如果是自己滿肚子知識卻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
也就是讓他人分享資訊的由內而外做不到.
人是需要溝通的, 英語是主流, 需要就會用到.
別人講的時候自己聽得懂, 而自己也能表達讓他人知道, 這是理想境界.
不過最近有中文崛起的趨勢, 說到底, 你要不要學隨你自己個人意願.
不過主題是: 那些人知道會考, 知道要考完才能畢業, 有很多機會可以講他們的想法.
只是他們挑了一個很錯誤的時機, 也就是考不過後再來表達各式各樣的說法.
不僅僅他們的論點很薄弱, 時間抓得不好, 而他們本身也不具說服力.
不講分析, 如果有機會公民投票來決定英文應用廣泛程度, 你會發現英文還是蠻重要的.
嗯, 但這種比較有意義的活動通常在台灣都是被忽略, 要清楚商業以及該做的改變的導向.
噗哧, 你都引用一堆, 寫沒幾句.
我反而洋洋灑灑寫自己腦袋裡的東西.
是該時候學會應用工具來節省腦力嗎?
還是精益求精吸收更多資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