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先看是粉末狀還是原片,如果是粉末狀的要喝要帶一點勇氣,原因前面有提過這裡省略,至於放在空氣中茶包內的茶是會遲續發酵(或說氧化)沒錯(紅茶類全發酵茶無此種問題,最多受潮),但這種再發酵的味道不見得飲用都不能接受,如果能接受也是可以照常飲用的無妨,前面提到適宜嚐鮮的茶最重要是要告訴大家,某些茶的最佳品嚐時機,錯過了後就不見得是最鮮美的味道了,例如台北近郊南港茶博館附近的茶農皆產包種,亦經常有比賽(內幕不提,有聽過的自己知道就好),但就算是頭等獎好了,錯過了我建議的品嚐期間你們再找店家試喝看看,原有的香氣定會比剛出爐時差上許多,大陸的西湖龍井盛行時很多人也是產茶時期跑去現場,產出時喝和買回家放一個月以上後再喝風味不同也是錯過了該茶種最佳品嚐時機所致。
其實烏龍若是生茶的作法也是適宜嚐鮮,但烏龍最大的優勢是它能做成球狀茶葉,抽真空放脫氧劑保存,這鮮度在包裝袋內可維持的時間就可拉長(適當的存放條件約是不開封半年),如果更講究一點置入冰箱冷藏(非冷凍)可維持更久,所以有些店家會很興奮的和你說XX好茶平常都是存放在冰箱裡即是此故。
有時茶和空氣遲續發酵我們亦會稱之為後熟(一種茶的變質),這後熟有好有壞,剛出產時的鮮味一定會消失沒錯,但也可能激發出更好的味道,最明顯的就是烏龍的旁親東方美人(亦稱:白毫烏龍或膨風茶),由於本質是夏茶所以很多會帶著些許的澀味,但是放個半年以上那澀味會大幅消失接著換來更濃郁的蜜香,所以販售東方美人的茶行經常會將出產的茶標上年份,狠一點的隔了一年價格翻倍也是有人敢開,這就是茶後熟的作用,各位如果手上有這種存放半年以上的東方美人茶品,剛好可以去把茶罐掀開來驗證蜜香是否更為明顯即可親身印證,其餘後熟陳茶以後再慢慢做介紹。
另外烘焙也可增加茶的儲放條件(我是講究產地鮮味很少這樣搞),讓茶性比較"定",較不易隨著和空氣接觸氧化而變質,所以有烘焙過的茶同樣接觸空氣會比生茶來得耐放,但茶的特性就是吸味道,就算是泡過的茶葉扔入冰箱中亦有吸去異味的效果,所以儘量還是稍微隔絕一下空氣會比較恰當,用個茶罐或未受潮紙盒都是很基本的隔絕器具,紙製茶罐有的比較講究的裡面會上一層錫鉑紙,那是因為紙盒放久會吸收空氣中的濕氣,接著受潮甚至長霉(可看到紙盒明顯變色),所以有的比較講究的茶罐都會在內部另外上一層錫鉑紙以避免存放過久產生潮、霉之現象。
茶包前面好像有提過可以壓在電話話筒部份吸去口腔殘餘的異味,別隨便扔啊,就算這樣搞也是盡了茶包的殘餘價值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