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iyoko
那你所謂的孔老二,他肉割不正不食,你就不要吃絞肉=.=
自然並非所有人都都是和制式教育,不然哪來社會適應不良症候群 。至於現在的教育恐怕是以天才我才必有用=.=,當然你要支持2700年前的糞土說,我也沒意見
|
本來還不想拆穿西洋鏡的. 不過既然執迷不悟那就只好拆吧 !
1) 何謂 [肉割不正不食] ?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d=1306060901009
食的注音和解釋
不正不食 則是出自<論語˙鄉黨第十>:食 不 厭 精 , 膾 不 厭 細 。 食 饐 而 餲 魚 餒 而 肉 敗 , 不 食 。 色 惡 不 食 , 臭 惡 不 食 。 失 飪 不 食 , 不 時 不 食 。 割 不 正 不 食 ...........
*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殺豬牛羊時肢體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那方法分解的,便叫「割不正」。
*割不正不食:不按一定的分解方法宰殺的肉,不吃。
http://big5.jiaodong.net:82/gate/bi...010018898.shtml
割不正不食
就說猶太人吧,傳統上,他們對食物有嚴格規定,統稱kosher(庫歇,潔食教規)。牲口要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來殺。因為牲口也是上帝創造的生命,它為人類捨棄了自身,宰殺者必須儘量減少它的痛苦。刀口不能太深,太深顯得殘忍;刀口也不能太淺,太淺不斷氣,延長了牲口的痛苦。如果太深太淺沒殺好,其肉不庫歇,不可食用。這與孟夫子說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頗有相通之處。如果刀口太淺,未能一刀斷命,動物有苦痛之吟,“聞其聲”,君子不食其肉。
而孟夫子這句“君子遠庖廚”,在那革命的年代,也是被當作“虛偽”而批得一塌糊塗的。
因為猶太教非常忌諱帶血的食物,宰殺之後,將肉割離骨架時,走刀要按一定的方向和紋理,剝離那些大血管。正確走刀的一個標誌,是將肉全部割下後,刀刃依然鋒利。這與莊子的“庖丁解牛”頗有相通之處,也要“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因其固然”;也要“技經肯綮之未嘗”,不經過那些血管粘連的地方;也要解牛後“刀刃若新發于硎”。
牲口屍身割開之後,按庫歇規定,內臟都要經過仔細審視。如果內臟有變色之處,或有異味,或形狀不對,肉都不能吃。割下來的肉本身,也要經過類似審視。這與孔夫子在“割不正不食”之前講的話,頗有相通之處:“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這大概是先民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飲食禁忌。按分子生物學計算,歐亞大陸各民族,都是六萬六千年之前那數千名勇敢地走出了非洲的原始人的後裔,雖然後來各自發展出了不同的文化,但也一定有一些分手之前的相通規則會流傳下來。美國現在不但猶太人買庫歇食品,很多注重飲食健康的非猶太人也買庫歇食品。孔夫子大概想在禮崩樂壞的時代重申古老的養生之道,只是老人家一片苦心,全被革命後代當了驢肝肺。
“割不正不食”之“正”,看來該解作正當,依禮而行的意思。李澤厚《論語今讀》中將這句話譯為“殺牲不對路,不吃”,並在解釋時很謙虛地說:“‘割不正’也有多解,均不大通,這裡含糊譯出,原文也許指生病的牲口,不可知矣。”既然不可知矣,何妨“禮失而求諸野”,參考其他民族的吃肉規矩,李先生之譯,或許正是夫子本意。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kzdysgymsljy.htm
孔子的飲食觀與穆斯林教義
對「割不正,不食」一句的理解學者們一直有著分歧:徐志剛的《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解釋為:不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張衛中的《論語直解》(浙江文藝出版社)中解為:宰殺豬牛羊時沒有按規定的方法割切分解,不吃。還有人認為宰殺豬、羊時割肉不合常度,是失禮的行為,食物形態也被弄壞了,所以不吃。李澤厚先生在對此句的解釋也較為含糊:(歷來學者對)「割不正」也有多解,均不大通,這裡含糊譯出,原許指生病的牲口,不可知矣。可見李先生對此句的理解也很迷惑。
那麼,「割不正」到底如何理解呢?我想熟知《古蘭經》的穆斯林朋友對此定會有更深刻的見解。
《古蘭經》五章三節中說:「安拉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沒有念安拉之名而宰殺的動物,安拉還禁止你們吃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角氐死的和野獸吃剩的動物」。如果我們只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理解,也許你發現不了其中的玄妙,但若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視它,你一定會為之驚歎。因為此教義無不合乎現在科學的健康觀,並且也很好地解釋了孔子的「割不正,不食」這一說法。
最近美國生物學家和醫學家,研究了伊斯蘭教的宰殺牲口的方式和《古蘭經》中禁食的食物。他們發現穆斯林的宰牲方式有許多大優點:第一,斷喉法。可使動物因主要神經系統被切斷感覺不到過分的疼痛。第二,捆綁法宰殺法。動物在宰殺後會產生劇烈的呼吸和抖動。綁起動物的三條腿,留下一條不綁,任其蹬動,這樣能增加血液的排出,同時由於呼吸作用而使血液沖滿心臟,阻塞心臟迅速停止跳動,這樣也減輕了動物死亡時的痛苦。穆聖認為:凡是生物都應愛護,即使供人們食用的動物也應注意屠宰的方法,要講究慈善,盡量減輕動物的痛苦。另外,現代科學已證明,血液是病菌的來源。而穆斯林教徒的屠宰法能夠保證動物血液的順利排出。所以食用這樣屠宰的牲畜的肉是很潔淨的,完全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由此可見,孔子提出的「割不正,不食」應指不按照規範(科學)的宰割方法宰殺的肉不吃,不應是僅僅從禮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
所以 [肉割不正不食] 的正解應該是沒有照一定章法宰殺肢解的屠體不能吃 . 例如自行死亡的牲畜(染病死亡), 放血不完全的屠體(殘留血液, 肌肉內臟容易腐敗), 屠宰時內臟破裂 (脾臟破裂造成的 self-lysis, 腸道破裂造成的 E. coli contamination) ..... 這種屠體的肉就不能吃 .
評語: piyoko 根據孔老二所言 [肉割不正不食] 就不求甚解直接斷章取義推論出 [你就不要吃絞肉]. 實際上對這句話略加思索的話, 都會覺得若是照字面直接解釋似乎不太對勁. 難道孔老二吃的肉都必須切成方塊 !?
不過就是有朽木糞土之流能夠望文生義, 穿鑿附會得出 [你就不要吃絞肉=.=] 這種荒謬的結論. 不僅渾然不覺謬誤, 還能沾沾自喜 . 嗯 , 孔老二所言 [朽木不可雕, 糞土之牆不可圬. ] 在此得到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