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ts0069
這有什麼差別?
在對影像呈現會有什影響?
|
美製望遠鏡的目鏡是由 1.25 英吋 (31.75 mm)起跳, 大砲級望遠鏡可以換裝為 2.0 英吋(50.80 mm)的目鏡.
日製望遠鏡的目鏡一般是和顯微鏡一樣共用 0.965英吋 (24.50 mm) 的目鏡.
由於 0.965英吋 (24.50 mm) 已經足夠一般人正常使用, 那麼美製大砲望遠鏡的 2.0 英吋 (50.80 mm) 的目鏡難道是做給大象看北極星的嗎 ?
P.S. 一隻 2.0 英吋(鏡片口徑 50.5 mm 左右) 48 mm 目鏡的體積和重量與 Canon EF 28-105 mm f/3.5-4.5 (物鏡口徑大約 50 mm 左右) 差不多.
其實2.0 英吋目鏡可以
1) 星體夠亮時可以投影在磨砂觀測屏上供多人同時觀看
2) 接上縮焦鏡 (focal reducer -- 其實就是一塊兩英吋口徑的消色差放大鏡) 把投影的影像縮小到 CCD 感光元件的大小, 這樣影像是縮小但是亮度立刻倍增. 原本是 2800 mm f/10.0 接上兩倍縮焦鏡就變成 1400 mm f/5.0 . 當然經過兩倍縮焦鏡之後, 目鏡大概要改用 1.25 英吋目鏡才不會把影像過分集中在視野中央. 因為亮度倍增所以曝光時間也跟著縮短. CCD 熱雜訊也跟著減少 .
0.965 英吋目鏡不是不能裝上 focal reducer, 只是裝上之後投射出來的影像會縮得更小, 恐怕要用到面積更小的 CCD 才行 (e.g. DC 用的小 CCD) . 所以目前多數 focal reducer 口徑都是 1.25 英吋. 口徑 2.0 英吋的縮焦鏡也是有現貨但是選擇性就沒有 1.25 英吋那麼多 . 畢竟大砲級 (主鏡直徑至少8到10英吋, 203 ~ 254 mm)望遠鏡的 rear cell 才會大到 2.0 英吋, 大砲鏡本身的數量就沒有中炮鏡 (4~8 英吋, 102 ~ 203 mm) 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