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級黑豬肉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楓葉國
文章: 316
引用:
作者老飛俠
那個說法的意思是那些成為知名獨奏家的人,絕大多數的天賦都是從小就出現的,一個人若是在鋼琴和小提琴上有當獨奏家的料子,在那個年紀就該看得出來了。
並不是說每個人學音樂都要到那種程度。


有些人有那種程度但是不選擇走那條路...

例如 Glenn Dicterow,他可是有能力當獨奏家(甚至比現在有些獨奏家還有能力),但是他選擇不走那條路...
Arnold Steinhardt 也偶爾獨奏,但是還是選擇不同的路。
Paavo Lotjonen 要他拉古典獨奏也不是問題... 但是現在賺的錢恐怕比馬友友更多吧...

但是走音樂這條路真的很可憐也很累。最大問題是有沒有人捧。
沒人捧,只好另開別徑。畢竟不是所有獨奏家都能夠跟世界上那幾個最高級的樂團和指揮合作演出。一但妳沒有辦法跟那些樂團合作,妳的 profile 就不夠好看,不夠好看大家都不會理妳。整個音樂廳恐怕只有 10% 不到的人能更真的分辨妳演奏的好壞,其他都是來看戲的,先看本子上這個人有多顯赫的事蹟後才覺得好不好聽的...
進 Juilliard, Indiana, Eastman, NEC, Peabody 這麼一海票,哪個不是從小就開 recital 被認為獨具天份出來的?甚至有些還跟一些 symphony or phil 合作獨奏演出過呢。還有一些什麼什麼比賽的首獎二獎三獎的... 最後成名的又有幾人呢?

至於您上面提到的朗朗...
要是沒有 Issac Stern 在他 17 歲的提拔,他能這麼快在 2001 年第一次在美國 debut 嗎?還早李雲迪兩年呢...
舊 2007-05-17, 11:10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級黑豬肉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