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anme
那我也要提醒你一下,你自己說了什麼自己要記得,不要一副好像你是旁觀者話都別人說
的。是你太過入戲,人家在討論美國校園槍擊事件,你來這邊大喊要開放槍枝合法化。什
麼"例行性攻防戰術操演"= =?這位先生,你真的病的嚴重,還什麼佛不佛的.....斬業非斬人
這你說的可不是我說的  發個言還可以扯到相由心生?我問你,你從這裡討論裡面看
到哪個人的臉?既然沒有臉你哪來的相?還相由心生咧?你會看嗎?懂不到幾撇講的好像很行一
樣,不跟你說了。有言道:跟瘋子打架的是瘋子 
|
那麼您對美國校園槍擊事件的解決方案又是什麼 ? 您對司法系統這麼有信心的依據又在哪裡 ? 這位先生您寫到現在還是提不出半點證據來支持您的論點 , 那麼究竟是本人引用的新聞報導是瘋子寫的 ? 還是美國校園槍擊事件應該歸類於 [跟瘋子打架的是瘋子] ?
當然如果您還是找不出證據來支持您的觀點, 這也沒關係. 不過如果您打算改寫幾個歷史上著名的辯論例子 -- 東坡與佛印, 慧能與神秀, 倒不妨貼上來看一看.
相由心生也好, 見佛是佛也罷.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v.s. [跟瘋子打架的是瘋子]. 嗯, [國民道德水準] 提昇後再行開放槍械, 再行開放OOXXOXOX....... 請記得, 國民道德水準的提高還是靠著<每位國民對自身言行舉止的要求>. 小的即使是匿名發言, 也不敢顛倒是非黑白. 您的發言要不要也學著引經據典, 言之有物, 一起來提高[國民道德水準]一番 ?
照慣例還是引一篇史實來解釋禁槍禁武的歷史由來, 至於能看懂多少就不勉強. 反正不打分數不當人
****************************************************
http://kzeng.info/taxonomy/term/6?page=8
歷史的困境:軍隊的悖論
(有15分鐘的閒暇,寫一篇blog自娛)軍隊與國家的關係從歷史的開始就是一個悖論:國家為了保護自己而創建的軍隊事實上卻構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脅。 在中國的歷史上(當然不限於中國歷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當權者,並且延續到了今天。 每個皇帝都面臨著一個兩難的處境:軍隊太弱小,則不能抵禦外敵的入侵;軍隊太強大,則擔心軍隊造反無法制約。 任何一支可以抵禦外敵的軍隊同時也可以輕易推翻它的君主。
這個困境在秦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表現的十分明顯。 秦統一的末期,在對楚的用兵上曾經有一次著名的爭論:李信認為滅楚20萬軍隊足以敷用;而王翦堅持必須動用全國60萬軍隊全力攻楚。 秦始皇經過一番考慮,選擇了李信的建議。 史書上一般的解釋是秦始皇喜歡李信年少壯勇(用現在的話說是年輕有魄力),認為王翦年老膽小,所以選擇了李信,《史記》上也說,秦始皇聽了兩人的方案評價道:“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而王翦因自己的建議沒有被採納,所以告病還鄉。
但事實上,真正促使秦始皇選擇李信的是他對軍隊的擔憂:如果把全國的軍隊都給了王翦,他帶著軍隊造反了怎麼辦? 但是他並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而王翦也意識到秦始皇的真正疑慮,擔心自己的建議會被秦始皇當作謀逆的徵兆,所以告病回鄉以求自保。 這個“告病回鄉”並非是認定李信必敗而在那裡擺譜等待復出,更重要的是為了消除始皇的疑慮,用前幾天討論過的博弈論的語言說,是在發送一個信號:我並無反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