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我以前也待過nova店家,不過比較沒像樓主這樣。
 再者,經營店家不是慈善事業,尤其是樓主店家看起來很弱...進價非常的高。
 
 而進價高加上產品汰換,留下的庫存怎麼辦?難道自己吸收嗎?
 
 不。這就是經營者請你來的目的---說服消費者購買。
 
 但是如果出貨不實、欺騙的話,我想這就有點缺德了。
 
 遊走於說服與欺騙的模糊地帶,是賣場業務常要做的。
 
 樓主想的多數是消費者的心態,換個經營者心態來想的話,結果會全然不同的。
 
 我想大家熱愛電腦,進去賣場工作也是希望能提供消費者最好的服務。
 
 但是有些現實面與理想面是必須取得平衡的,尤其你是吃人頭路...
 
 而成本、利潤多寡也不是一個業務要去管得。難聽點,成本低又怎樣,你買的到?利潤高又怎樣?你也吃不到。
 
 以前賣過case+power 1500成本700的novia case ,globalwin的風扇成本170 賣300~400
 
 要說我會良心不安?
 
 不會的,那些也是拿來與消費者成交的利器。(有些消費者不降價他不成交...)
 
 而且業務員看到的成本應該屬於門市成本,真正的成本只有老闆知道...
 
 轉個角度來看吧,老闆請你是來賣東西,替公司賺錢。
 
 替公司創造利潤是你首要工作,而怎麼達到就看你了。
 
 手法可以很黑,但是也可以很白。
 
 賣場消費者絕對也會認人買東西,看的就是你的手法了。
 
 上面有拿ipod當例子的人。
 
 我只能說....成本不是只有原物料的成本才叫做成本。
 
 人事、研發、行銷等等,都要算在成本內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