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這也是之前網路上看到的,參考看看...
=============木質家具塗裝實務(上)=====================
簡介
台灣過去 曾經被譽為「家具王國」,除了產量傲人之外,品質也一直在水準以上;高品質之家具,除了要有良好之設計,慎選良好之材料,加上精細之作工,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正確而適當之塗裝程序。過去 20 多年來,作者參 訪過海內、外無數的家具製造廠,有些業者對於家具塗裝之認知,可以說毫無概念,像無孔材施行填充作業,需要高光澤度之塗膜卻使用消光塗料,或者許多步驟可省而未省,只是因某某大廠就是用同樣一套塗裝程序塗裝,卻無視於兩廠間產品、材料及價格之差異等。
本篇乃是編譯自 FURNITURE AND CABINET MAKING 有關塗裝之部分內容,加上個人 20 多年來之教學經驗,針對歐、美各國對於木質家具,尤其是實木家具之塗裝之程序(或有稱之為塗裝系統)作詳細之介紹,並對每一步驟之處理目的,作業方法,甚至於可能產生之缺點,其發生之原因及對策等都有詳細之說明。又整篇文章將先就整個塗裝系統之基本步驟先作簡述,再以中塗為界,分上(下層色調處理)、下(上層色調處理)兩次,分別詳細介紹木質家具塗裝系統中如何在適當步驟中賦予家具色調處理,以得到最佳之塗裝效果及最大之附加價值。
另外,文中一些名詞之譯名與一般書籍或有不同,只希望用最貼切之名稱,讓讀者能真正瞭解其涵義,並迅速進入塗裝之領域;且為免於作者之淺識而誤導讀者,名詞後附原文以為對照。
好的塗裝能表現木材原來木紋之美
一、前言
好的設計與精緻的塗裝是高級家具的二個重要特徵。精緻的塗裝是指能真正增進家具個體之美觀及其實用性,是一件耗時耗力且不容易達到的工作。主要是因為木材是一種變異性及異方性非常大之材料,有心、邊材材色濃、淡差異, 春、秋材軟、硬性質不同,顏色不同等等差異。故木材塗裝應該考慮如何去除上述變異性或異方性之問題,並同時能保持木材原有之木紋特徵,甚至於加強此特徵,並使木材展現美麗典雅之外觀。為達前述目的,必須遵循一定之塗裝步驟及正確之塗裝方法方可達成。
二、 塗裝步驟 ( 程序 ) ( Finishing processes )
一個完整的木材塗裝程序可能需要幾個步驟,然而並非每種塗裝的程序(步驟)都是一樣的,事實上,一些好的塗裝只要包含三、二甚或一個步驟即可完成。
選擇塗裝程序,部分是依木材種類及希望得到塗裝後之外觀而定,另外需考慮到何種塗裝設備可資應用亦非常重要,如:你的工作室或工廠購置噴漆棚(櫃)及良好之乾燥設備,則可考慮用拉卡塗料,否則可使用漆刷或布料等簡單塗裝法。
(一)基本的塗裝系統( Standard finishing system )
以下要介紹的是一個好的木材塗裝所必須有的幾道基本步驟,概塗裝步驟可視需要取捨,步驟可多可少,故也就無所謂之標準塗裝系統了:
1 、漂白( Bleaching ):
漂白是從木材移除色素,在很淡、稍淡或蜂蜜色之塗裝時是必須的,許多天然的、或較深色的塗裝則不需漂白。當需改變木材天然顏色時亦必須進行漂白處理。例如:當塗裝桃花心木時,淡蜂蜜色調或許比紅色更討人喜歡,此時可藉漂白處理,把桃花心木紅色漂白,然後再塗裝成所喜歡之色調。
2 、前著色:( Prestaining )
前著色有時稱為邊材著色( Sap staining ),以天然木材開始塗裝時,若木材之顏色變異很大時必須先行邊材著色。一個很好之例子是胡桃木,其邊材顏色非常淡,心材顏色則非常深。邊材著色也用於不同種類木材同時用於同一產品上,而最後塗裝品質是希望得到均一之色調時,如桃花心木( Mahogany )及楓香木 (Gum) 。
據個人見解邊材著色與減色互補色著色( Equalizing )均為前著色。在此,兩種方法一般只選用一種方法應用。邊材著色之重點是在將淡色之部分染成深色,使淡色部分及深色部分之木材顏色趨於一致;而使用減色互補色著色劑( Equalizer )著色之重點,則在使深色部分顏色轉為灰暗,淺色部分亦轉為灰暗,再經下述整體著色即可把深、淺兩部分之顏色趨於一致;例如:紅櫟木心材與其邊材,或紅櫟木與白櫟木之拼板,可直接以綠色系之減色互補色著色劑作塗裝,以獲得整體灰色系顏色,再經後述整體著色即可把深、淺兩部分之顏色趨於一致。
未經邊材著色之柚木家具組件
3 、著色( Staining and coloring )
著色是加色料至木材上以強調木紋,它亦會改變木材表面的色調或明暗。此步驟或有稱之為全體著色者( Body staining )。有許多種著色劑( Stains )或調色劑( Toners )可資使用。
4 、稀薄封固漆塗裝( Wash coating )
稀薄漆封固塗裝目的在於避免著色劑發生滲色( Bleeding )到填充劑,及提供一穩固表面以利填充劑之使用。稀薄漆封固塗裝是用很稀的洋干漆( shellac )或拉卡頭度底漆施塗,其施塗乾燥後木材表面之管孔仍是開放狀態,利於填充作業。
脫色洋干漆( White shellac )作為頭度底漆對於多種著色劑而言,均有很好之封固效果,其施用濃度是以 7 份溶劑(醇類)對一份洋干漆(原液濃度 4 磅 / 加崙, 4-pound -cut ),當面漆是噴塗拉卡時,拉卡頭度底漆也常被用於封固塗裝。(相當日本下塗作業)
未經過稀薄封固漆塗裝即行補土或填充所造成之污染
5 、填充作業( Filling )
填充劑( fillers )之功用是添加顏色及閉塞木材表面之管孔。
無孔材( Closed-grained woods )的管孔很小,如松木( Pine )、櫻桃木( Cherry )、白楊木( Poplar )、樅木( Fir )香柏木( Cedar ),不需要填充劑填充。
其他如:樺木( Birch ),楓香木( Gum )及槭木( Maple )則可用液態填充劑。有孔材尤其是櫟木、桃花心木及胡桃木等則需糊狀填充劑,但有時有孔材在塗裝時也省去使用填充劑,使木材有開放管孔之外觀,即所謂的開孔塗裝( Open-porous finishing )。填充時若為淡色系之塗裝,填充劑為氧化鋅或淡色顏料分散於油之天然糊狀液。
6 、二度底漆或稀薄封固漆塗裝( Sealing or wash coating )
填充劑之上施塗稀薄封固漆或二度底漆,在於預防色料滲色污染上層塗層。對大部分之塗料而言,洋干漆頭度底漆是理想之選擇,但是使用拉卡塗料時,拉卡底漆可取代洋干漆之頭度底漆。(相當日本塗裝之中塗作業)
7 、明暗作業( Glazing )
明暗作業是在填充劑或底漆之上施用一道薄而透明的著色塗料,使塗膜得到濃淡對比的(明亮處理的 Highlighted )、明暗對比的(陰暗處理的 Shaded )或老舊的效果( Antique effect) ,在較精緻的塗裝大部份均會使用此步驟,用明暗塗裝得到老舊之效果的方法,是把明暗塗料( Glaze )在平面及邊緣部分者完全擦拭乾淨,使顯現經久磨損的明亮之外觀,及在凹處或低處者留置下來,使成暗色調為對比。
8 、面塗( Top coating )
當所有著色及填充作業完成後,可施用凡立水,合成塗料或拉卡塗料為面漆。(相當日本塗裝之上塗作業)
9 、磨平( Rubbing )、拋光( Polishing )及清潔( Cleaning )作業
面漆塗裝之後,其表面再經磨平、拋光、及上蠟以獲得高光澤度之塗膜外觀。
(二)塗裝有孔材
下列是生產桃花心木、胡桃木、櫟木及其他有孔材的精緻塗裝常用之步驟。若欲得較淡的或淡黃色調之塗裝,於開始塗裝程序之前必須先漂白木材;欲得中至較深色之塗裝,其塗裝方法應如下述:
1 、施塗稀薄的水性上膠劑( Glue size )(其比率約為 1 份之動物膠對 5 份水),放置乾燥後,以 3/0 (# 120 )砂紙輕砂表面,以黏性布( Tack rag )徹底清除砂塵。上膠劑之目的在於確實把細小如髮絲之木材纖維固著材內,或固著在材面上以便於砂磨時被磨去。
2 、施用水性著色劑並任其完全乾燥,以 3/0 (# 120 )砂紙輕砂。
3 、施用洋干漆或拉卡頭度底漆為稀薄封固漆,任其乾燥 3-4 小時,然後表面以 5/0( # 180) 砂紙砂磨之。
4 、以漆刷施塗著色填充劑,以布作圓形運動方式把填充劑橫著木紋擦拭,迫使填充劑填入管孔溝中,然後以粗麻布橫著木紋移除過剩的填充劑。接著以細布順著木紋輕拭,使表面均勻一致。任其乾燥一個晚上。
5 、施塗洋干漆或拉卡二度底漆,等其乾燥,以 6/0( # 220) 或 7/0( # 240) 砂紙砂磨。
6 、明暗漆或施塗於二度底漆之上,以便得濃淡對比的( Highlighted) ,明暗對比的 (Shaded) 或老舊的效果 (Antique effect) 。此步驟在現代式 (Contemporary) 或新式 (Modern) 的塗裝是不需要的。
7 、施塗三道拉卡面漆,每一道之間需有充裕之乾燥時間,然後輕輕砂磨。
8 、以輕石粉和水或石蠟油磨平至低光澤度 (Light sheen) 。
9 、以好的糊狀蠟磨平及拋光,以得高光澤度之塗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