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mdmorgen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44
做不做 DVI 或 HDMI 都是成本問題, 就看廠商願不願意做產品了。

我們來看一下一般電視盒是怎麼處理訊號的 :

D-sub :
電視訊號(或video訊號) -> Video decoder -> Deinterlace -> RGB 輸出 -> 螢幕

DVI / HDMI:
電視訊號(或video訊號) -> Video decoder -> Deinterlace -> 24bit digital RGB 輸出 -> DVI / HDMI transfer -> DVI/HDMI 顯示器

這只是基本架構。但是一般電視盒都還要能夠順便接原本的 VGA 輸出訊號 , 免得接頭
要換來換去, 所以呢, 如果要支援 DVI/HDMI , 則還要加一顆 DVI/HDMI receiver ,
成本夠粗的, 就乾脆用一棵 DVI/HDMI switch (這更貴)。

這僅是解決電視盒要能夠順便接 VGA 的 DVI 訊號問題。

如果你還想要 PIP 呢?

問題就出在那顆 deinterlace 了, 如果 DVI/HDMI 還想要有 PIP , 則這顆 deinterlace
要有處理顯示卡過來的 24bit digital RGB 訊號。所以光是訊號腳位就要多 48 根
(in / out 各 24 根)。

看到這各位應該都有一個概念的 : 一切都是錢的問題。

只要廠商願意 , 甚至可以拿 pixelwork/trident(還有一家熊熊忘記名稱) 那些高檔
給 CE 市廠用的 deinterlace 晶片, 不管你要接 1080i 訓號, 輸出真的是 1920x1200 ,
HDMI 輸出都可以。
只是做出來的價格一台可能要接近 7或8000元以上 。
或許有人認為 7或8000的電視盒他可以接受, 但是廠商的重點是:賺錢。
如果預估能賣的量無法讓它賺錢(銷量少), 那他們寧願轉戰 CE 市場, 畢竟那才是大餅。

話題轉回來這台 V300 , 雖然它使用 Philips SAA7136AE 晶片, 可以吃 1080i 訊號,
但是這顆 video decoder 只是把1080i 的訊號做 downsample(降低取樣率) 成
480i 訊號再送給後端的 deinterlace 晶片處理, 所以對使用者而言, 僅僅只是所買的
產品可以接收 1080i 訊號而言, 但並無法享受到真正的 1080i 品質。老實講, 我認為
這樣能夠逼近 480P 的品質就要偷笑了 ^^!!

ps.為了避免很多人看不懂一些技術及名詞, 我僅量簡單化, 當然會省略掉很多技術的
部份, 如果有人真的要和我討論這方面的技術, 歡迎回文, 但別抓文章裡面關於一些技
術面的錯誤。
     
      
舊 2007-02-14, 12:38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mdmorge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