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小弟只有一句很簡單的話想講...雖然這應該是學電子的人都有的一個基本概念...
所有的IC都是將特定線路整合成為單晶片的成品,今天市面上如果沒有特定規格的零件,是可以透過額外的線路設計,搭配現有零件達成特定效益的。只要能實際達成目標,並沒有所謂的虛擬不虛擬。只要達成不了目標,並沒有用料多就比較好的實質意義在。別忘了IC的全名是Integrated Circuit,代表的是整合現有線路而成的積體電路。沒有線路就不會有IC的存在。
這點老師應該都有教過(最少我在澳洲讀電子學時這是基本中的基本),只是不知道幾經何時好像主機板廠已經被視為完全的製造商,只要拿零件兜起來就好,不這麼作連偷雞,省料,虛擬,謊報規格之類的話都會跑出來。
老實說,如果真的只有這樣,那各廠花大錢養RD幹嘛?拿公板起來costdown不會更好?當然是要自己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技術才是真工夫。以前在做專題時就曾因為某些IC實在太貴,或是功能不齊全(教授開的成本太低,規格又太高),所以得自己下去兜線路達成教授的需求。聽君一席話,讓小弟頓時覺得自己當年是個偷雞摸狗的人,真慚愧...難怪自己成不了大器...我終於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