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QQQQ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0
您的住址: 北半球
文章: 931
spinrite 6 我用了大概兩年吧
我的習慣是每隔半年檢查一次全部手邊的硬碟
理想狀態是直接接著 IDE or SATA, 這樣邊掃描邊回報 SMART 參數 (可得知 ECC 的概況)
懶一點的話用 USB to IDE, USE to SATA 測硬碟
無法傳回 SMART 參數, 檢查速度較慢 (約減少 80% 直接接再 IDE/SATA 的效率)

排線必須使用 80pin 的....以策安全.

測試模式我習慣上先選 1. 只進行表面讀取測試
當發生問題後,會回報錯誤的 LBA
等全部測試完畢後
改用 3. 進行表面讀取 + 抹除 + 重新寫入模式
只進行局部處理故障的區域 (用 SHIFT+ENTER 輸入百分比範圍)
修不好再修 or 換到模式 5. 進行故障區域處理
可節省時間.

Partition 規劃為 FAT/FAT32 的區域,檢查速度比較慢 (原因不詳)
 
舊 2007-02-08, 10:52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QQQ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