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票務軟體沒寫好 釀成不可思議的亂
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2408240300.html
高鐵自動化票務系統頻頻出包,引發不少民怨,是高鐵公司「始料未及」,根據多位專家分析,原因可能很單純,「就是軟體沒寫好、測試時間不足」所致。
一位科技公司高層表示,從專業的立場來看,這麼簡單的一個技術會出這麼多問題,「令人感到驚訝」。他認為不是採用多個國家的軟硬體、因而在整合上出問題,而單純是「軟體設計沒寫好」。
這位參與過運輸業票務系統的專家分析,台灣高鐵公司之前會發生重覆訂票的事件,很可能是時間差沒控制好。例如,如果甲從十二點零一分零一秒開始自動售票機買票程序,在零一分零五秒才完成程序,而在這空檔期間已有別人搶先一步訂了這個的座位,結果電腦還是回覆甲說座位沒問題,就會造成重覆訂位。
「我們設計軟體,時間差是以毫秒計算。」他表示,多人在同一個毫秒訂下完全一樣座位的機率很低,軟體如此設計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
至於有人質疑,是因為自動售票系統加上帳務系統,才會使電腦當機,這位專家認為,加一個帳務系統只是加一個程序,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他說,過去他們開發售票系統,是先花三個月和客戶溝通需求,再花三個月寫程式,接著花半年時間做測試,包括很多人一起使用的壓力測試,看看電腦系統是否能承受瞬間的流量暴增情況。他覺得,高鐵公司似乎是在利用試營運期間做這方面的測試。
業者表示,國內各家交通運輸公司的票務系統都更複雜,多半一天超過上千班次,高鐵一天只發不到廿班車,相對簡單很多,照理不該出問題才是。網路上多個軟體程式設計師的聊天網站,更拿這個軟體的設計大加討論。
目前,重覆訂票的問題已解決,但是操控程序中仍有漏洞。高鐵派出大量服務人員在自動購票機前面為每一位旅客詳細說明操作方式。一位在板橋站的服務人員表示,自動購票機操作方式是:確定地點、人數、時間等購票訊息後會出現一個確認畫面,一旦按下確認,下一個畫面就會跳到付款方式,有信用卡、金融卡及現金三個選項,但有些旅客在按下確認鍵後又反悔,沒有完成交易手續;不過,對電腦系統而言,按下確認鍵之後,這個座位就被認定是已經售出,結果造成錯誤。這部分的程式還在修改。
另外,自動售票機也出現刷卡購票的金流問題,曾經一再當機;而且,除了兆豐、台新和台北富邦三家的信用卡,提供可以接受三千元金額以下免驗證的作法,民眾以其他家銀行的信用卡刷卡,則必須輸入預借現金的密碼,以通過銀行身份驗證程序。結果不少民眾不知這項規定,造成有的買不成票,有的中斷信用卡購票程序、但自動售票系統卻認定該座位已售出的現象,導致民眾抱怨連連。
高鐵高鐵票務自動化系統由法商Thales CGA及神通集團、富邦商業銀行及弘運科技組成的聯合團隊得標,合約金額新台幣十五億元。十五億的系統烏龍不斷,「從高鐵公司、神通、法商Thales和 IBM,可能四者都要打。」高鐵局局長龐家驊毫不修飾的表示,這些廠商沒有合作經驗和默契,是臨時的組合,中間很多技術機密、很多設定沒辦法開誠布公,才會造成這種結果。
外界曾經質疑相關承包廠商的責任,但現在廠商都封口不再發言,只說「統一由業主高鐵公司發言」。神通電腦企畫處劉慈明表示,剛開始有點混亂,以前的發言,被曲解為撇清,現在神通已不再對媒體發言,神通是下包商,高鐵公司是業主,神通只做一部分,是整合廠商,但還有其他參與廠商。
而購票系統的軟體部分,神通外包給IBM承做,IBM則拿美國運輸公司Amtrak的軟體改寫。對於責任問題,IBM回覆:「其實裡面很複雜,目前統一交給最終客戶高鐵公司來說明。」
高鐵公司至今沒有說明票務系統問題出自何方,致使業界傳言不斷,例如高鐵公司的高階主管中,有來自長榮集團(高鐵團隊之一),所以會以航空票務的概念做高鐵。雖然高鐵公司一再強調,「高鐵公司開出的規格符合鐵路運輸的規格,並沒有這種情形。」
依照工程發包分工與慣例,高鐵公司的確是負責寫規格及最後整合的把關者,出了問題,高鐵公司總是難逃責任。不過高鐵通車至今,在外界最矚目的安全問題上算是過關,但卻敗在外界從來沒有思考到的票務系統上,倒是始料所未及。
...15億是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