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引用:
電晶體技術大突破 英特爾:晶片邁入金屬時代
http://news.pchome.com.tw/finance/u...0404036092.html
2007-01-28 02:04/編譯湯淑君/綜合二十七日外電
英特爾公司表示,已發明以金屬材質製造電晶體閘的技術,可大幅降低晶片漏電,促成更快、更小、更省電的新一代處理器,堪稱40年來電晶體技術最大的突破。IBM與超微(AMD)也正爭先恐後發表類似技術。
英特爾展示新晶片原型,內含的電晶體閘採用新的金屬合金材質,以取代二氧化矽。用金屬合金製造閘絕緣膜及鄰近的元件,可克服絕緣膜變薄衍生的漏電問題,因而提升處理器的用電效率與執行效能,進而延長電子裝置的電池續航力,例如手機將可長時間撥放影片。
英特爾計劃今年下半年開始製造這種微處理器晶片,將用於電腦,但也可能用在消費電子裝置。另一方面,IBM與超微也準備在2008年第一季推出採用金屬閘的電晶體;這兩家公司訂有合作研發未來晶片製造技術的協議。
英特爾投入大手筆的研發與設計經費,設法搶先推出新技術,讓對手超微難以追趕。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說:「這顯示英特爾目前居於領先地位,而且可能繼續主導趨勢。」他說,部分新產品將在年底前開始銷售。
業界分析師說,英特爾的技術領先其他廠商六到九個月,但IBM主管駁斥這種說法,並強調兩者鎖定的市場不同。
個人電腦業的需求日益變遷,諸如Pentium等舊型設計造成晶片散熱需求升高,促使英特爾致力調整晶片的基本結構,以達到降低耗電量和增進裝置可攜帶性的目標。
電晶體是微小的電子開關,藉開與關表示0與1,也就是數位資訊的構成單位。不論是二氧化矽,或現在的金屬閘,都用於電晶體的開或關。
自1960年代末以來,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就一直使用二氧化矽作為電晶體閘的材質,但二氧化矽即將逼近物理極限。目前的二氧化矽閘薄到只五個原子。在這種厚度下,即使電晶體是關的,也可能造成電流漏電。漏電則意味需要更多電力來開或關電晶體,散出的熱隨之增加。
英特爾說,用新材質製造電晶體,開啟時所需的電力可節省30%。英特爾今年推出的45奈米晶片將採用這種新材質。英特爾用的金屬稱為「鉿」(Hafnium)。
|
相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