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宣布重大消息]半導體業大震撼 英特爾29日宣佈導入45奈米製程
全球最大晶片商英特爾已經徹底修改處理器的基本架構設計,開啟新資訊時代節能與效率的先鋒。許多分析家指出,英特爾的新處理器設計代表著該公司自40多年前投入整合積體電路以來,在矽晶片材質製造上的最大突破。據了解,英特爾將在週一(29日)宣佈此一重要研發進程,而對手IBM為此也倉促宣佈,他們很快也會趕上英特爾。
英特爾全新架構的微處理器將在今年下半年問世,此一處理器不僅可以應用在電腦上,還能運用在消費性電子裝置上。結合了運算能力與節能的處理器,可以讓諸如手機等裝置長時間播放影片,但消耗的電力卻更少。
英特爾的突破來自於克服電晶體的技術障礙:當電晶體越做越小,絕緣物質也隨之更薄之際,電晶體會容易溢出電流。英特爾的技術進展在於採用新的絕緣金屬合金。
IBM公司說,他們可望在2008年第一季就會推出與英特爾新晶片不相上下的處理器。雖然業界分析師認為,英特爾的技術領先其它廠商半年到9個月,但IBM駁斥這種說法,宣稱兩家公司產品推出時程的差異,只是因為彼此專注在不同的市場所致。IBM的科技是和英特爾的最大對手,超微並肩研發。
英特爾將在29日發表的聲明,見證了摩爾定律迄今依然適用。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名譽董事長摩爾所提出,指得是一個尺寸相同的晶片上,所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因製程技術的提升,每18個月會加倍,但售價相同;晶片的容量是以電晶體的數量多寡來計算,電晶體越多則晶片執行運算的速度越快,當然,所需要的生產技術愈高明。就摩爾定律延伸,IC技術每隔一年半推進一個世代。
目前晶片業的主流是90奈米製程,也就是大約在人類頭髮寬度上,可以容納約1千個電晶體。英特爾在2005年進入65奈米製程,領先同業約9個月。
現在,英特爾又領先群倫,將率先進入45奈米製程。下周英特爾正式宣佈之日,將是半導體業界巨大衝擊的開始,過去50年努力的目標,一夕之間化為真實。
英特爾的技術進展,部份要歸功於發現了由鉿合金所組成的新絕緣體,鉿此一金屬物質過去常用在核電廠上作為中子吸收器,如今則用來取代原先半導體上常用的二氧化矽絕緣材料,大幅減低其厚度。
許多業界人士指出,當年的戰略錯誤,讓英特爾迄今仍未復原。當初英特爾迷信速度,全力追求處理器的高時脈,也就是運算速率,忽略了節能的需求,讓對手有機可。
但現在英特爾終於大徹大悟。新的處理器藉由把每個晶片分成多個運算「核心」,達到追求速度與節能兼顧的目標。而當45奈米製程導入之後,英特爾可以自由地藉由決定每個晶片要放入多少「核心」,來達成要該晶片究竟是「高效能」或是「低耗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