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我整理一下,好像大家專注在爭論:
"交通建設能不能促進繁榮?"
"交通建設會不會破壞環境?"
的確值得探討.
(1)我舉我自身的例子. 我曾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出國學習.
學費才1萬多,機票2萬多,但是一個月公司停擺,損失約30萬.
這樣的課程台灣不是沒有人能教,只是學生太分散,班級老是湊不出來.
如果台灣北中南東,交通便利了,學生上課容易,班級人數湊的出來,
同樣的課程在台灣,能稍稍減少工作損失,同樣的課程十多萬一樣有很多人要去上.
所以交通能夠促進工作機會,這點我是贊同的.而且全都是頂尖高價的課程,
(2) "越本土化,就越國際化" ,花蓮當然要找出特色盡力保留,才有人去..
花蓮弄得跟台灣其他方一樣,當然就沒有機會了,
通車時間縮短了,就能吸引更多有錢人,有錢人沒時間,半天花在路上,要人命啊.
吸引一個忙人如張忠謀去花蓮度假半天,比幾百個有閑的大學生去消費更多,對環境的破壞也更少.
(3)離鄉的花蓮人都希望家鄉在他回來時都跟以前一樣,我大學待過地方,已經變了樣.
以前高****火車站閉著眼睛都走的到學校,現在一出車站分不清東西南北.
我當然希望這些地方都跟以前一樣,問題是當地人想不想呢?
花蓮人想不想,當然要問現在的花蓮人,移民出去的當然不算.
(4) 交通建設帶來路段上環境破壞,我覺得盡力吧.工程技術一直在改進,
國外有很多工程當作藝術在創作,台灣好像沒有,都是工程做出來,大家認了.
我很討厭台灣的大型公家建設都沒有經過公開溝通.
其實美到令人贊嘆的工程是存在的,台灣好像不重視設計,工程低價得標,恐怕很難做到.,
做這樣長遠的工程,我覺得多花時間設計,公開爭論是值得的.設計費才佔工程費多少錢.
有誰能拿的到詳細設計圖,我可以邀請我板上的高手,做一個3D模擬,把高速公路畫在GOOGLE地球上,這樣預做評估有更多的準確性.(當然設計公司會哇哇叫,改圖,痛苦啊~)
我的小結:
交通建設能不能促進花蓮經濟,還是有賴當地人的開發.
交通建立了.花蓮只是加入經濟圈,花蓮體質弱的企業,被打敗.強的產業打出去.
但強的產品進入花蓮,代表花蓮人能買到更低價,更優良的產品,不全是壞事
交通工程會不會造成破壞,會,但能夠經由設計手段盡力降低.
我想花蓮:能不能有人開發出高價的瑜珈,台灣人就不必飛到印度了...
等等.這樣需要優質環境配合的高級課程,環境盡力不被破壞下,我是樂觀其成的.
工廠進入花蓮的破壞,我到覺得不用操心,台灣一些污染的基層產業所剩不多了.都外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