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earwang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37
引用:
作者Earstorm-2
我們學人口經濟學的到最後都比較注重數字化的呈現.
運用很多例子, 有時候會乍聽之下比較沒有人性.

在這裡我直接舉個例子比較快.
老人需要救濟.
一個單親媽媽需要救濟.
1. 多餘的錢是否該直接撥給單親媽媽?
2. 假設老人贏了錢, 他會主動送去給單親媽媽?
3. 社會局的功能, 就是分配這些錢.
如果讓老人繼續拿多餘的錢去玩樂透, 那麼社會剝奪了單親媽媽的福利, 不是嗎?
那麼請告訴我, 人性該怎麼算? 對老人有人性? 還是對單親媽媽有人性?

說的更直接明白一點. 老人拿的"救濟金," 那是社會的財產, <是用來救助需要救助的人.>
那麼社會是否該負起責任找出更需要救助的人, 當某一方明顯已經<有餘>的狀態下.
錢就是那麼多, 該怎麼有效分配就很重要, 那過多去填補不足是一種責任.

技術性的說法: 那老人運用社會的資源去創造他/她私人的財富.

更狠的一點說法: 如果那老人...


說的很好
有時一個制度或法律的執行,在個案或個人身上看來似乎不甚合理
但卻是達到集體正義目的(分配效率)所不可避免的
一級貧戶救濟金發放的目的本就是為了讓社會最底層的弱者可以繼續活下去而已,而不是讓他可以有餘裕去創造私人的財富
金錢的直接發給總是難以避免這種缺陷,或許「實物抵用券」(可直接兌換指定種類、數量的生活物資)是另一個可以考量的做法
事實上也有外國政府在這麼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
而我 / 是如此的貧窮 / 只能擁有我的夢 / 我將我的夢攤開在妳的

腳下 / 請輕輕的踩 / 因為妳踩的是我的夢
舊 2007-01-19, 12:42 PM #8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arwa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