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SI狼
Elite Member
 
LSI狼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港都
文章: 6,019
[測試]FOXCONN鴻海FOX ONE 975X7AB主機板簡介及測試

Foxconn鴻海,除了代工Intel品牌的主機板外,在自我品牌上同樣也推出了首片以Digital VRM(數位式電源轉換電路)設計的975X7AB主機板,採用的975X晶片組,仍是高性能工作站平台的首要選擇。除了提供最高1066MHz的前端匯流排外,最高可擴充至8GB的DDR2-400/533/667/800雙通道記憶體模組也是特色之一。Intel的MPT技術,可以加快處理器與記憶體間的傳輸速度以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並可使用ECC記憶體。處理器方面除了LGA775全系列處理器外,並可充分支援包括Conroe在內的Core 2 Duo/Extreme系列處理器,同樣最新的Kentsfield四核心處理器在這片主機板上也可以充分發揮。
南橋搭載ICH7R,除了提供4個SATA 3.0Gb/s擴充埠外,並可透過Intel Matrix Storage技術,以RAID 0/1/0+1/5的方式運作,達成磁碟陣列的應用,滿足對儲存裝置有高效能及安全性要求的使用者,另外也提供一個傳統IDE埠,供連接舊型並列ATA裝置,而不需要另外轉接或是重新購置。對於最新的eSATA擴充埠,主機板則是透過了JMB361提供一組eSATA 3.0Gb/s連接埠,達成使用者對於高速外接裝置的要求。
主機板本體採用搶眼的火紅色PCB板,並搭載獨家專利FOX ONE超頻晶片,無論是標準時脈或是超頻下的表現都令人期待,製造符合RoHS環保製程,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產品特色

支援CPU:800/1066MHz FSB的LGA775 Pentium 4、Pentium D、Celeron D以及最新的Core 2 Duo/Extreme處理器。
晶片組:Intel 975X + ICH7R。
記憶體:雙通道DDR-II 400/533/677/800,四支DIMM最大可擴充至8GB。
音效卡:Realtek ALC882M 7.1聲道 HD Audio CODEC。
擴充插槽:2支PCI-E x16,支援x8+x8 Crossfire、2支PCI-e x1、2支PCI。
網路卡:2組Marvell 88E8056 GbE。
SATA/IDE連接埠:ICH7R提供4組SATA 3.0 Gb/s,可以Intel Matrix Storage技術運行RAID 0、1、0+1、5;1組傳統IDE。
JMB361提供1組eSATA 3.0 Gb/s以及1組傳統IDE。
USB連接埠:8個USB 2.0連接埠。
1394連接埠:TI TSB43AB22A提供2組IEEE 1394a,400Mb/s連接埠。
I/O控制晶片:Fintek F71882FG LPC Super I/O控制器。
電源連接埠:ATX 24P+EPS 8P,另有一大4P提供顯示卡輔助供電。


外盒,金色的外觀十分明顯,大大的Foxconn商標是代表著出自鴻海的有力證明,型號975X7AB同樣也以顯眼的字體作標示。


側面同樣以超大鴻海商標為主體,讓人遠遠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片鴻海出品的主機板。


外盒背面,則是以七國語言進行主機板特色簡介,中文部分是使用簡體中文,少了那麼一點親切感。
人性化特點說明:獨立供電X.G.P、BIOS救援、多能啟動M.B.A、節能降噪S.F.C、性能加速器、溫控斷電、恢復一指禪O.C.R、智能音頻、解倍頻鎖S.C.F、不傷手包裝、RoHS。


Digital PWM數位化供電電路以及FOX ONE超頻技術是這片主機板兩大主要特點,所以以最大的圖示標示於正面。


內盒印刷與外盒相同,只是底色改為深褐色,字體則改為亮銀色。


內部配件部分,說明書、驅動光碟、快速安裝說明一應俱全,其中快速安裝說明是以彩色進行印刷,方便自己裝機的使用者能夠更快上手。


連接線配件,提供兩組大4P轉SATA電源頭轉接線,四條SATA連接線,兩條傳統IDE連接線,一條軟碟機連接線,其中IDE以及軟碟連接線採用導流排線的設計。


SATA連接線特寫,一端為直角頭設計,並有附上防塵蓋,不用時可以蓋上避免累積灰塵以及氧化。


擴充埠方面,提供4個USB 2.0連接埠,一大一小的IEEE 1394a連接埠,以及很久沒見過的串列埠。I/O檔板方面還加上顏色以及圖形,讓使用者更容易辨識。


主機板本體外觀,火紅色的底板特別搶眼,各種類的插槽以及連接埠為了避免插錯,均以不同顏色進行標識。


底部,相當乾淨,並無其他零組件安裝於此。


背部I/O擴充埠,提供PS/2鍵盤、滑鼠,eSATA,SPDIF同軸/光纖輸出,1394a,4個USB 2.0,2個GbE網路埠,7.1聲道/多用途音效輸出入埠,以及消失一段時間的平行印表機埠。


處理器插座,此張主機板的特色之一便是CPU供電使用Digital PWM數位電源轉換電路,這類電路最大優點在於減少大量傳統電容以及電感的使用,除了可以避免日後因為電容電感故障導致的問題外,還能夠大幅增加電壓穩定性以及減少信號干擾的情形。因為週邊使用相當精簡的元件,CPU周圍空出相當廣闊的空間讓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安裝大型化散熱器。


揭開散熱片後,可以見到五顆以CSP封裝的VDR整合功率元件,本體以錫球固定於主機板上,驅動器/功率開關元件一體化設計讓電路十分的簡單,裸晶式封裝讓功率元件熱量可以直接透過散熱片發散掉,而不會透過主機板銅箔讓熱量影響到其他元件。
捨去掉大量傳統的電容及電感後,取而代之便是體積更小的MLCC積層陶瓷電容,以及效率更好的Cooper/Bussmann五聯裝高頻電感器,元件更少,但是輸出卻一點都不縮水,充分滿足四核以及未來更高階處理器的電源要求。電源輸入採用EPS 8P設計,讓12V供應更充足,以因應處理器的龐大用電需求。


數位式PWM電路的核心-Volterra VT1115MF,在新款ATI顯示卡上也可以見到其蹤跡,具有數位化多相電源控制能力,搭配VDR元件可使處理器無論是超頻與否,都可以獲得準確且足夠的電力供應。


時脈震盪器為ICS 9LPRS511EGLF,可以提供最高達600MHz的設定,並提供主機板其他匯流排的基準參考信號。
上方有四個SMD LED,分別標示以Level1~Level4,讓使用者可以掌握主機板於動態超頻時的狀態。


移開北橋散熱器後,FC-BGA封裝的intel 975x晶片組赤裸裸展現出來。


4條記憶體插槽,可以雙通道運行DDR-II 400/533/677/800,最大達8GB的記憶體。插槽分色設計分別標出兩組通道的DIMM A與B,安裝記憶體於同色插槽便是啟用雙通道。
記憶體下方是主機板24P電源插座,軟碟機插座以及ICH7R所提供的一組傳統IDE連接埠。


擴充插槽,共有2支PCI-E x16,可以x8+x8運行ATI Crossfire,或是透過特殊的驅動程式達成Nvidia SLI。另外還有2支PCI-e x1、2支PCI,讓使用者可以再擴充其他種類介面卡。
較可惜之處是兩支x16 PCI-E距離較近,對於使用大型散熱器的顯示卡顯的較為擁擠,也要特別注意散熱。


位於兩支x16 PCI-E之間,進行切換的電子開關,當僅安裝一張顯示卡時,兩插槽運行於x16+x1,當插上兩張卡時,會自動跳為x8+x8,以配合雙顯示卡頻寬同步應用。
     
      
舊 2007-01-11, 09:44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SI狼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