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b64
[QUOTE=BEE]可...我就是這方式。 兩條立體線...放空一條。
謝謝,小弟拿了一條多的av線來接,確實可用來替代色差線,但是小弟眼拙,實在看不出來兩者之間的畫質差異。
小弟的疑問是:如果這樣做可以取代掉色差線,那為何市面上的色差線材如此昂貴? 我知道好的線材,絕對可以降低衰減,但,我們一般的使用者分的出來嗎??
|
我換個角度 跟你白話這些矛盾的事..都是我的實際經驗。
1.市面上那些昂貴的線材 影像改良 聲音改良 的幅度 都是理論上去站立.用高科技儀器去測試..而在"人體"功能上分辨不出。等於是打高空..
但為啥要去推廣哩? 那是種本小利大的"商機" 幾乎等於無本生意..只要花文宣 去強化 "萬一" 機率變成"百分之百" 好像是國王的"新衣服"
有天賦的行家才分辨的出來。你分辨不出來不代表它不對。
2.我是從事影音媒體 專業生產職業的..小時候就遇到 接了案子三天要交貨了...因為昂貴的名廠硬體(菲利普第二代的外景新聞攝影機--240萬台幣) 消化不了需求..必須要另添購較廉價的硬體(sony 第三代的外景攝影機 --36萬台幣)來消化需求...但是工程人員根本不考慮 實質要交貨的問題...連續三天都拿前者硬體報表測試報表跟你打混推卸責任。結果,就是整個製作公司因為交不了成品 倒閉。當然,後來我學到了教訓...在實質效益沒準頭的就不"研究"了 ...那是種"浪費" 打高空的嘴泡。
3.有的人興趣在擁有硬體 或"談硬體"(方便是不需要擁有) 為樂...
但如果你是為了實質需要消化問題來添購硬體..那就相信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