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回到您的問題,佛教對這些問題的說法又是怎麼樣呢?
佛教的說法是,意識是依於許多因緣助力才能產生的,
意識產生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器官必須完好,
佛教把這些器官稱為勝義根,必須勝義根能正常運作,
這樣意識才能現行,如果勝義根受到破壞,譬如說變成植物人,
這樣意識就無法產生。
所以佛教認為,人的意識確實是依於大腦才能產生的,
所以我們觀察到物質界的大腦發生變化,
同樣的心靈界的意識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但是大腦是物質法,而意識則是心靈法,兩者仍然是不相同的,
只是心靈法的意識需要物質法的大腦完好正常,才能現起運作。
但是佛教還說有一個極其微細的心識,祂不是意識,
意識有見聞覺知,有喜怒哀樂,
而祂沒有見聞覺知,沒有喜怒哀樂,
這個極微細的心識不需要依附於物質法,就可以獨立存在,
而且事實上所有的萬法都是這個心識所產生出來的。
所以科學討論來討論去,都只是在討論意識、潛意識等等的範疇,
而佛教所說的這個極微心識,科學根本完全連摸都摸不到,
當然也不可能去探討研究。
有沒有這個極微細心識就是有情與無情的差別,
所以植�**鷁M也是生物學上面所定義的生命,
但是因為它沒有這個心識,所以它還是無情。
由於佛教證得這個心識在哪裡的人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這個心識的運作,
也可以觀察別的有情的這個心識的運作,一目了然,
所以他們可以知道山河大地植物是無情。
注意這個心識是沒有見聞覺知,沒有喜怒哀樂的,
所以前面有人說植物說不定也有喜怒哀樂啊,
怎麼不是「有情」,我想這樣就完全搞錯佛教的定義了,
佛教的定義反而是說,要有這個沒有喜怒哀樂的心識,
才是有情
所以誤會很大
然後你的另一個問題,補蠅草殺生怎麼沒有造業,
根據佛教的說法,這是因為補蠅草沒有這個微細心識,
沒有這個微細心識就不會收集造作的業果,
所以將來就不會流注出反作用力而受報。
而且以佛教的定義來說,補蠅草是物質法,
隨著時間生長敗壞,消滅了以後就回歸極微,
所以也不會有下一世再來受報。
再者,補蠅草殺死蠅蟲,就如同天災山崩的落石砸死人一樣,
落石有沒有造業?沒有,
由於所有的無情都是有情的這個極微心識一起和合創造出來的,
所以會發生落石,是因為這個人這一生的時候到了,
他這一生的業力允許他的這個肉身,運作到這個時間該結束了,
所以他的極微細心識和其他眾生的極微細心識就會一起合力,
造成物質界的山崩,讓他的意識消滅,肉身死亡。
所以這個落石其實是自己的極微細心識,根據所含藏的業果種子,
時候到了,該捨棄這個肉身了,而且根據業報,該被落石砸死了,
所以就引發了山崩落石,來結束這一世的生命,
因為這個極微細心識不是意識,所以祂不會不會這樣想:
「啊,我怎麼可以死呢,
還有這麼多好玩的我還沒玩,這麼多好吃的我還沒吃,
我怎麼可以死呢」
這個極微細心識沒有見聞覺知,沒有喜怒哀樂,沒有「我」性,
所以祂才會「清靜」,所以祂才會如實的按照含藏的業果種子,
按照你過去所做的業力,該什麼時候死,該怎麼死,
給你一一的推動實現出來。
所以佛教的理論,最後一切還是唯心所造
這個就是佛教解釋與說法,因為一般人對佛教並沒有深入的瞭解,
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的宗教活動和錯誤流傳的見解和說法,
所以對於佛教的理論有很多誤會和疑問,
我在這裡提出一些就我所知的說明,
給大家參考,知道有這麼一種說法,
也許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