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不明白你這個提問的意思,如果是問標題的疑問佛教如何解釋,
我在前面已經回答過了,佛教所說的不殺生,
指的不是生物學上定義的「生命」,不殺生的「生」是指有情生,
有情生也不是指有意識的生命,這樣講不夠嚴謹,
因為有些有情並沒有意識存在,譬如說一個腦部受到非常嚴重傷害的人,
他的意識功能無法現起,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反應,也沒有喜怒哀樂,
看起來比植�**暀ㄕp,植�**棶|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但是這樣的人,只要他還活著,仍然是一個有情。
佛教的有情和無情的界定,在於他有沒有一個極微細的心識存在,
這個心識不是意識,祂的形相很微細,很少人仍夠了知祂的存在,
能夠證得這個心識在哪裡的人,在佛教中就稱為開悟的聖者,
有情生因為有這個心識所以將來可以成佛,
所以前面 ymg 提過這個心識也叫做如來之藏,如來藏 中 藏 如來。
由於植物沒有這個心識,所以它跟礦物石頭一樣,是無情。
無情在佛教的說法來講,是由眾生的如來之藏一起合力變現創造出來的,
這個就是一切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所以殺植物跟殺有情不同。
另外順便回答令很多人反感的殺生有「罪」的問題,
顯然大家並不明白我前面所說明的意思,
所以在後續的討論中仍然一直提到這個問題。
其實說殺生有罪,一提到罪就令人感到不舒服,
好像指著我的鼻子說:「你錯了壞事,有罪,要下地獄」
但是其實佛教並不是用這種好像有一個超然立場的神靈,
來給你評量、審判、定罪的方式來說殺生的果報。
而是在你殺生的同時,由於你心識聚積儲存的力量,
會增長的心識中含藏的殺生的習慣和勢力,
等到將來因緣成熟,你又和被你殺的眾生相遇,
兩人的心識之中都種下了過去生殺業的種子,
在此時就會被推送爆發出來,這次就輪到你受苦報。
譬如說我們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青少年鬥毆,
原因是因為看了一眼看不順眼。
其實萍水相逢,為什麼看一眼就會起這麼大的殺意?
在佛教的解釋就是,
這是因為在過去生兩人彼此之間種下了不好的惡緣種子,
所以這生遇到,當時機成熟的時候,
內在很微細的心識流注出來的種子,形成一股莫名強大的驅動力,
驅使你就會自然而然激怒起來,一定非要殺了對方不可。
另外一個可能比較切身的例子,有一些明星,很多人很喜歡,
但是你看了就覺得討厭,和他沒緣,為什麼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所以這個就是佛教的業果報應自然法則的說法,
並不是背後有神靈給你定罪,說做這個不好,做那個不對,
由他來規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不是這樣,
而是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你決定怎麼做,
這個心識就把你做的種子儲存起來,等到將來因緣成熟,
很抱歉,祂就自然而然會將過去種下種子流注出來,
讓我們受到過去所做的,「反作用力」出來的果報。
你問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有這種作用力的收藏和將來反作用力的果報,
佛教的答案是「法」本來就是這樣
就如同自然界為什麼會有「熵」這個法則,
為什麼分子運動會趨向亂度最大的方向,
為什麼把一滴紅墨水滴到一杯清水裡面,最後整杯水都會變紅,
以上是熱力學的舉例,如果不好理解,換個例子,譬如說
為什麼 1+1=2
同樣的道理,這個心識本身就有這種收集含藏,
和將來將之推出實行的功能體性,祂本來的體性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根據佛教的說法,
由於開悟的聖者找到了這個心識,現前觀察,
明白了這個心識運作的法則和道理,
知道殺生會使我們將來受到不好的苦報,
因為要保護我們,不希望我們因為這些苦報,
而障礙了修行佛法的道路,所以才制訂不殺生的戒律,
這是這條戒律制訂的其中一個原因。
另外關於慈悲心以及善護眾生的緣故,前面已經提過了,
這裡就不再贅述。
引用:
|
作者-HY-
礦物豈能跟植物歸為一類, 植物有生命又如何知道植物無情? 不能溝通不代表無情
植物如何不能造業? 補蠅草又如何解釋?
|
由於前面的討論提到科學實驗,
有些實驗中證明植物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和刺激會有特別的反應,
所以在這裡利用您的提問,順便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
在佛教的講法,植物會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例如向日葵受到陽光的刺激會面向陽光(向日葵喜歡陽光嗎?),
含羞草被觸碰葉片會收縮(含羞草很害羞嗎?),
一些植物會分泌化學物質通知同類做抵禦蟲害(植物也有友情嗎?),
當植物受到傷害時細胞組織會發生激烈的化學變化(植物會覺得痛會哭嗎?),
或者播放音樂給植物聽能讓植物長得更好(植物也喜歡我們做的音樂嗎?)
佛教認為這些都是植物的「物性」,物體本來所具有的性質與功能,
就如同水具有「流動性」(水喜歡動來動去嗎?),
岩石具有「堅硬性」一樣(岩石很嚴肅嗎?),
佛教認為植物受到刺激產生的這些反應,是它們自然而有的一種體性,
當植物受到這些刺激時自然會產生這些物理或化學變化,
但是背後並沒有心識的作用存在。
我以前看過一個舉例說明,讓我們更能夠體會表面的物質現象(物性),
和心識作用的差異所在。
當我們人看到****圖片而感到害羞或興奮的時候,
科學家從表面觀察,用物質儀器所能檢驗到的物質現象,
我們的心跳增快了,血壓升高了,瞳孔放大了,臉部漲紅了,
或者用更精細的儀器檢驗,大腦顯影技術,
可以看到我們大腦跟性有關的區域電流活動增加,
或者分析此時腦部所釋放的各種賀爾蒙與化學物質,
有哪些可能跟興奮或害羞有關的物質大量增加等等。
觀察到這些物質的反應和作用,科學家推論,
這個人可能是害羞或者興奮了吧。
這時我們問這個人,他會說,是的,我的心理,感受到興奮害羞的感覺。
同樣的道理,我們用物質儀器檢驗含羞草被觸碰收縮的現象,
會發現它被碰到以後立刻收縮了,
或者用更精細的儀器檢驗,
發現它會收縮是因為觸碰後細胞的電位產生變化,
所以會造成葉片收縮。
此時我們如果定義,
這種受到觸碰刺激產生的電位的變化,
其實跟人類受到刺激害羞時產生的生理化學反應相同,
只是人類是用比較複雜的大腦神經系統在運作處理外界刺激的訊號,
含羞草使用的反應機制則比較簡單。
所以我們可以推論,含羞草在做出這些表面的物質現象變化的同時,
背後有一個能夠感知、感覺的意識,有害羞的覺受。
然而實際上有沒有,我們不知道,只能說從表面的反應來看,
好像有。
又譬如說前面有網友提到的另一個實驗
引用:
外國有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儀器 能使植物發聲
例如 你折斷一根枝葉 植物會發出痛苦的聲音
痛苦的定義 是指植物內的化學物質變化 與 撥弄枝葉時不同
|
將植物體內的化學物變化,定義為痛苦,
然後可以將這些化學變化的強烈程度,
對應轉換為人類哭聲的訊號,播放出來,來代表植物的哭聲。
然而在表面的物質現象發生的同時,背後有沒有一個心識的作用?
抱歉科學家無法證明,因為科學家用的是物質的儀器,
物質的儀器只能檢驗物質的現象,無法檢驗非物質的「心」。
所以有一些科學家根本不相信有「心」的存在,
他們認為,我們所以為的意識,只是錯覺,
只是大腦各部分神經細胞和合運作組成的結果,
人只是一堆肉,只有物質,沒有心識的存在,
例如前教育部長就是這一想法的代表者
而另一些科學家則比較保守,他們認為從目前所觀察到的物質現象,
證明我們所感覺到的心識的活動,跟物質的大腦有關係,
當大腦受損時,會讓我們的一些心識活動無法正常運作,
當某些化學物質增加時,還會讓我們產生憂鬱的感覺,
也就是說憂鬱並不是因為你心理的想法灰暗,
而是因為你的大腦生病
「你以為你有心,其實根本沒有,你只是一堆肉,
受到物質的支配與宰制」
所以我們觀察到表面的物質現象,
證明我們人類所感知的知覺活動確實跟物質的大腦有關,
但是有沒有獨立於物質之外,有所謂的心識存在,
這些科學家不敢大膽否定,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使用的檢驗儀器和方法,
所能觀測的對象,只在物質界,有所侷限,對於物質以外的對象,
根本無從觀測研究,所以對於未知的部分,不敢妄下斷言。
而且仔細深究,否定心識的存在,會引伸非常大的問題,
譬如說道德,一個罪犯,過去我們認為是因為這個人的心惡,
所以做了許多壞事,需要接受法律的懲罰,
但是現在卻說,他會去做壞事,並不是因為他的心自己決定的,
而是因為他的大腦功能不正常,使他無法抑制做壞事的衝動,
他其實根本沒有能自己作主的心,
他只是被物質宰制與支配的可憐犧牲者,
所以不但不應該懲罰,還要給以同情
所以說到心識,就這個題目就非常大了,
幾乎不可能在這個論壇上寫幾萬字就討論完畢,
這是目前醫學界、宗教界等各個領域,怎麼討論也討論不完的題目,
所以我只能簡單的提出幾點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思考,
我們所以為的心識,究竟是什麼?
科學家所做的植物心識實驗,他們的基礎定義是什麼,
他們是否真正瞭解如果要研究心識,首先要搞懂心識是什麼,
要如何才能用物質的儀器去測量和判定心理的作用。
還是說他們並沒有想要解答心識的問題,
只是想根據觀測到的物質現象,
提出植物有一些對環境刺激的覺受反應,
可能跟人類受到刺激的覺受反應相似,
但是並沒有想要回答心識是什麼以及存在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