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構造一覽:
交流入電端,並未使用一體式EMI濾波器,僅加上Cx、Cy電容,除了Cx電容接腳外,所有的接頭都使用熱縮套管包覆絕緣。
電路板交流入電端,經過左端焊於電路板的保險絲後進入板上的EMI濾波電路再輸出至橋式整流器。
橋式整流器,固定上一個小銅質散熱片協助散熱。
APFC電路的輸出電容及輸出電感,電感使用絕緣膠帶纏繞,使用固定膠固定,避免與其他元件摩擦造成短路。
使用TEAPO 450V 390uF作為APFC輸出電解電容。
APFC與一次側PWM控制電路獨立安裝於一片電路子板上。
高頻變壓器,右方為各路輸出用,左方較小為輔助電源電路用,中央直立的電路子板為上述的APFC/PWM控制電路板。
上下為一次/二次側功率元件所使用的散熱片,上方鰭片可以增大表面積,增加散熱能力。
輔助電源電路,使用整合式電源元件來簡化設計,只要一接上市電就持續供應5V待命電源以及電源供應器電路電源。
二次側電路,輸出電感使用固定膠固定避免元件間的摩擦造成故障
12V輸出分流端。
輸出線組,左方為電源管理電路/風扇溫控電路子板。
電源管理電路/風扇溫控電路子板正面圖。
熱敏電阻安裝於二次側的散熱片旁。
全機使用電容以Teapo出品為主。
接著是實地上機測試。
樣本系統硬體配備:
處理器:Intel Xeon 3.4G * 2
主機板:艾威DH800 Server board
記憶體:創見1GB DDR400 TCCC * 2
顯示卡:ATI 9800XT 256M AGP
硬碟機:Seagate Cheetah 36G * 1、Seagate Barracuda 9G * 1、WD 80G * 1、Seagate Barracuda 80G * 1
其他:風扇8個(12公分5個、9公分1個、8公分2個),直流水冷幫浦1個。
測試配備:
SANWA PC5000數位電表,以PC-LINK軟體跟電腦連線紀錄電壓歷程。
海韻POWER ANGEL簡易型電力品質測量器,測試待測電源供應器交流輸入實功率、總功率以及功率因數。
PROVA CM-01交直流勾表,測試樣本系統直流各路耗用功率。
測試項目:
1.未開機前樣本系統待機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1.5W。
2.開機進入作業系統後五分鐘,量測樣本系統輸入交流功率以及從主機板量測各路電壓,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185.91W。
3.樣本系統運行四個SP2004進行CPU Stress test十分鐘(主要消耗12V),量測樣本系統最高交流輸入功率、從主機板量測各路電壓以及紀錄各路電壓變化圖表,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301.7W。
測試結果如下:
3.3V電壓紀錄:
5V電壓紀錄:
供應CPU電源12V電壓紀錄:
供應週邊電源12V電壓紀錄:
結論:
這顆電源順利的完成測試,抹除前段時間測試385W機種時的陰影,雖沒有進行80Plus之認證,但其轉換效率於186W輸出有78%水準、302W輸出有79%的水準看來,有達到其高於75%的標示,輸出電壓於負載變動時產生的變化方面,3.3V變化量於10mV以內、5V變化量於20mV上下、週邊裝置12V變動於120mV之間,處理器12V變化量較大,達到195mV。
噪音方面,一開始聲音不會相當大,當電源供應器輸出加重,溫度上升後,風扇聲音開始有慢慢增大趨勢,電源供應器本體發熱情形,僅有靠近電路板的底部有微熱情形。烤漆外殼雖然增加美觀,但是鏡面設計讓每次徒手拿取都會印上不少指紋,且很容易掉漆,裝上外殼僅一次後就開始有邊緣掉漆的現象,希望後來能推出平光黑,較為"堅硬"的版本。
線材包覆細緻度不錯,也不會很硬,彎折上還算方便。
優點:
1.鏡面烤漆外殼增加美觀。
2.線材包覆細緻度高。
3.金色風扇護網替質感加分。
缺點:
1.優點也是缺點,亮面烤漆外殼容易留下指紋,也容易掉漆。
2.沒有EPS 12V 8P設計,對於當使用8P主機板越來越多,只能以轉接頭方式應對。
3.12V輸出於負載變動時變化量較大。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