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ucses
有三件事情要討論一下
一 當買的起帝寶的人 已經不會去在乎那些稅 可是以鄉下人來說 一年多收你個三五萬的
你看是誰要跳腳!
二 銀行負擔建設成本的同時 他也收回利息 而建商要負擔的是建設風險 購地前期成本 冗長的付息期間 將本求利 這兩者並無錯誤 你也可以買地自建 這中間的差異 就是人家要賺錢的空間
三 國家並非是要包生孩子的 當你連最基本的資本累積(頭期款)都做不到的同時 怎能讓人相信你可以接受國家好意而不會浪費? 國家要補貼 是著眼在什麼?當房地市場萎縮的同時
相信影響到的資本市場更大! 流動性風險的規避 國家必須支付的代價為何 中間的對應比率
才是我們要追問的吧
"相對風險 相對利益"
|
其實這一串討論的方向很有趣,有幾個78區網友的思路還....蠻共產的
lucses大概作的是相關的行業,瞭解的東西很多,比如資金方面的風險。銀行巴不得
有實力雄厚的建商上門借,以免資金壓在銀行裡放不掉。知道你有的是錢不需要借
他們更勤快的上門來公關
覺得房價高的莫名其妙的網友其實大可以自己打造心中的城堡,從買地開始不用
經手給別人賺,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需求來。不過,沒有營造的話是不能自己切割
發小包的,最好能確定自己有足夠本事能控制工地的工程水準

而且這幾年
該漲的原料沒有一樣跌的,台灣的人工也絕不便宜,希望大家將心比心覺得自己被
老闆苛扣領微薄薪資,當上業主時要大方一點

建商一次量大一點還有機會在
採購上談價,把人力成本分攤在所有的商品上,只蓋自己的房子的話....
人類的社會很多時候也還是靠著變相的叢林法則在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