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iegemode
[QUOTE=lucses]
基本上你這種說法就是希望有房子的人多繳稅?
租稅公平原則不是這樣玩的!
那如果你在鄉下有房子 房價不多 幾十萬
然後你再台北買房子 三百萬
你要繳五十趴的稅?
所以你把鄉下的房子出租 你就得繳更高的稅?
你的邏輯跟大陸貓眼看人論壇的人差不多
能買三四間房屋的人絕對不會被嚇走 我也說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如果是自己省吃儉用購屋的人呢?他難道就不可以住一間出租一間?
看不得人家比較好過?
既然你也知道租屋費用可以當扣除額處理 那你認為還該怎麼做呢?
你說透過金融轉帳來控管
那我可以說房租漲多少趴 是因為要繳稅 你認為如何?
不租拉倒,我找可以給我現金然後不申報的!
你認為呢?
如果真的要這樣搞 先死的是誰? 房東? 還是房客?
低利貸款是政府補貼地主與建商?
那請教一下 是誰在租屋?誰在負擔原始建設成本?
是誰收取了起始資金的資金代價?
是誰收取了稅額? ...
|
有三件事情要討論一下
一 當買的起帝寶的人 已經不會去在乎那些稅 可是以鄉下人來說 一年多收你個三五萬的
你看是誰要跳腳!
二 銀行負擔建設成本的同時 他也收回利息 而建商要負擔的是建設風險 購地前期成本 冗長的付息期間 將本求利 這兩者並無錯誤 你也可以買地自建 這中間的差異 就是人家要賺錢的空間
三 國家並非是要包生孩子的 當你連最基本的資本累積(頭期款)都做不到的同時 怎能讓人相信你可以接受國家好意而不會浪費? 國家要補貼 是著眼在什麼?當房地市場萎縮的同時
相信影響到的資本市場更大! 流動性風險的規避 國家必須支付的代價為何 中間的對應比率
才是我們要追問的吧
"相對風險 相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