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武術要練得有成就,必須進入“無心”的境界。
所謂的“無心”,有以下的解釋:
有招練至無招,“無招”不是指“沒練過套路”一樣的“不懂”招式,
而是把招式練到極其熟練,熟練到招式的運用就跟
吃飯、睡覺、說話一樣的自然,讓招式變成“反射動作”,
甚至在成為反射動作之餘,隨心所慾的加上自已運用上的“變招”。
武術的產生,由人類與同類,異類爭戰的過程中產生,
武術原義是取勝,發展成一套有脈絡可循的技能也是
長時間慢慢形成,取勝的最好方法是殺死對方。
所以技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在相互的殺戮中發展,
武德的這種說法,也不是一下子產生的,也是慢慢的應因
時勢的發展,以及眾武者的協議下慢慢的發展而成。
“運動型”武術的演變,也是時勢所驅,它變成兩種,
一種是“強身”為目的,一種是“君子之爭”為目的,
不管殺戮的方法如何改變,只要有人存在,
原始的殺人方法永遠會有人學習。
人追求力量的慾望是一定會有的,所謂的“武德”跟
人與人相處所遵循的“道德”只是一種規範,
每個人在“遂其所望”的過程中,是否願意選擇遵循這種規範,
真的是“唯心論之”。
不管這個社會運作的第二層規範:“法律”
是否作用,在非戰爭的狀態下遭遇“不可避免”的戰鬥時,
如果技不如人,不管你是不是“運動型”的武者,
只有敗陣一途,被沒有武德的對手斃了,
你的親人為行“仇報之快”,尋仇對方,對方的親人亦復尋仇,
如此一來一往,冤冤相報,無了之時。
不為自已著想,亦該為子孫著想。
尚未成家的武者,有視“武德”為無物這種想法的尚有有原,
但有人至死還是看不透,同樣是讓人“不勝唏噓”。
|